數控機床有多重要,來看看對西方工業的影響有多大~
長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工業發達國家,一直把高檔數控機床系統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實行出口許可證制度。特別是冷戰時期,對中國、前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實行封鎖禁運(成產了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正式名字是“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是1949年11月在美國的提議下秘密成立的,后來于1994年解散)。
由此可見,高檔數控機床系統對一個國家的航空、航天、軍事、科研、精密器械、高精醫療設備等等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2000年,美國考克斯報告就以中國進口了16臺二手四軸、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為借口,指責中國“偷竊”美國尖端技術;2007年6月20日,美國又進一步將高檔數控機床等20個大類產品列為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的對象。
愛好軍事的同學可能知道著名的“東芝事件”:上世紀末,日本東芝公司賣給前蘇聯4臺五軸聯動的數控銑床,用于制造潛艇的推進螺旋槳,結果潛艇的靜音狀況上了幾個檔次,使美國間諜船泊聽不到,所以美國以東芝公司違反了“巴統”協議要懲處東芝公司。
潛艇噪聲一個重要的來源就是螺旋槳推進系統,螺旋槳的形狀與結構直接決定了噪聲的大小,各國無不將其視為潛艇最核心機密。
由于要使水流不發出紊流和空泡,螺旋槳表面要求符合復雜的空間曲線和很高的表面光潔度,這要求有非常高級的多軸數控機床加工。
一般說,螺旋槳的葉片越多、角度越大,噪聲就越小,所以目前最流行的是葉大側旋低噪聲螺旋槳;如果有一片槳葉較小或較大,較重或較輕,都會造成整個槳運轉不平衡,產生振動,進而發出噪聲。
“東芝事件”的具體情況是這樣的:上個世紀60年代末,蘇聯情報機關在美國海軍機要部門建立的間諜網不斷獲得美國核潛艇跟蹤蘇聯潛艇的情報。
蘇聯潛艇的噪音很大,美國海軍在200海里以外就能偵測到,蘇軍如果不能及早消除潛艇噪音,不管建造多少潛艇,打起仗來,它們都逃脫不了“折戟沉沙”的命運。要消除潛艇噪音,必須制造出先進的螺旋槳,而這就要依靠計算機控制的高精度機床才行。
為了改變危險局面,蘇共中央政治局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從西方國家獲取精密加工方面的高新技術。1979年底,蘇聯克格勃經過精心策劃終于找到了機會。在巨大的商業利益的誘惑下,東芝公司和康士堡公司同意向蘇聯提供四臺mbp-11os型九軸數控大型船用螺旋槳銑床。這種高約10米、寬22米、重250噸的銑床,可以精確地加工出巨大的螺旋槳,使潛艇推進器發出的噪音大大降低。
這四臺精密機床順利到達蘇聯并很快發揮作用。到1985年,蘇聯制造出的新型潛艇噪音僅相當于原來潛艇的10?使美國海軍只能在20海里以內才能偵測出來。
1986年10月,一艘美國核潛艇因為沒有偵測到它正在追蹤的蘇聯潛艇的噪音而與蘇聯潛艇相撞。
1987年初,美國人掌握了蘇聯從日本獲取精密機床的真憑實據(1985年,東芝公司負責該項目的熊古獨因被公司解雇,他向“巴統”總部報告了這一事件)。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警視廳對東芝公司進行突擊檢查,查獲了全部有關秘密資料,并逮捕了涉案人員。在以后的幾個月里,美國朝野群情激憤,再三譴責日本,并對東芝公司進行了制裁。當時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不得不美國表示道歉,日本方面還花1億日元在美國的50多家報紙上整版刊登“悔罪廣告”。
我們再看一個關于數控技術影響軍事能力的例子:在今天,精確制導武器的擁有程度和運用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軍事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精確制導武器會同電子戰、軍事指揮自動化系統構成了現代戰爭的三大支柱。現代戰爭中一大堆精確制導武器,什么戰斧巡航導彈jdam、先進地地導彈、先進中距空空彈等等,無一不是精確制導武器的典范。但是在這些戰果卓著、名頭響亮的武器背后,必須靠一種重要的保證設備一慣性導航設備。
慣性制導系統安裝在導彈上面,主要有陀螺儀、加速度表、制導計算機和控制系統。陀螺儀是一種能夠精確地確定運動物體的方位的儀器,制導系統的導航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陀螺儀機械加工精度。中國在東風25導彈上進行了投射動力彈頭的試驗,經過飛行1公里后,精確命中了一個半徑5米的地面目標。俄羅斯稱新型導彈試射成功,命中精度偏差為1米。
來源:網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