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夜景 南京市城管局供圖
從一盞煤油燈到32萬盞路燈,從窗戶里透出的點點星光,到流光溢彩的夜南京,南京越夜越美麗。光陰70年,南京的景觀亮化發生了什么變化?9月11日,南京市“創新促發展,奮斗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市城管部門介紹南京70年景觀亮化變遷史。同時,現代快報記者也獲悉,今后幾年,南京將重點打造鼓樓、新街口、濱江兩岸景觀照明。
長江大橋和夫子廟是最早“夜景”地
南京市城管局副局長靳楠介紹,新中國成立后,南京的主要干道基本設置了道路功能照明,光源是白熾燈。上世紀60年代,逐步更換成高壓汞燈。到了上世紀70年代,高壓鈉燈在主要干道上逐步替代高壓汞燈。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單獨敷設線路及立桿照明逐步普及,功能照明標準開始建立,高桿照明在城市廣場推廣應用,市區路燈亮燈率已保持在97%以上。
靳楠說,景觀照明逐漸起步,1989年,南京長江大橋與夫子廟是最早的南京夜景地。
玄武湖、九華山等成首批“夜景名片”
“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照明快速優化發展,綠色照明提上日程。”靳楠說,到2007年,南京市共完成樓宇亮化1300多幢,公共亮化70多處,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高層樓宇亮化為主體,以環境亮化為烘托的城市夜景形象。
他介紹,從2010年開始,led光源嶄露頭角,發光效率更高,讓南京的景觀照明更加絢麗。2014年,以亞青會、青奧會為契機,圍繞南京“山水城林”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打造了明城墻、科舉博物館、青奧公園等一系列具有南京特色的景觀照明項目。
2016年,南京制定了《主城區夜景照明提升三年計劃》,圍繞長江、秦淮河、玄武湖、明城墻、道路系統等,提出建立“一江一河一湖兩環多節點”的城市夜景照明構想。賽虹橋立交、雙橋門立交、緯七路高架沿線、南京南站、玄武湖、九華山、鼓樓廣場等區域流光溢彩,成為南京首批“夜景名片”。
已有約2.5萬盞路燈實現單燈控制
2017-2019年,南京陸續對龍蟠路、虎踞路、江東路、秦淮河、河西濱江示范段、新莊立交、中央門立交進行了夜景亮化。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底,南京長江大橋大修后歸來,50年來首次整體亮化提升,玉蘭燈再次點亮。
靳楠介紹,南京作為智慧城市的試點城市,也在打造智慧照明,已有約2.5萬盞路燈實現單燈控制。景觀照明方面也正在建造總體的集中控制中心,將對景觀照明進行實時統一的智能控制。在奧南,已經建立了約1.7平方公里的智慧城市示范區。在照明設施上還加載了視頻監控、4g/5g基站、智慧井蓋、水位超限檢測、智慧垃圾桶、wifi探針、信息發布屏、揚塵檢測等十多項功能,完成了智慧城市相關應用的加載落地。
重點打造鼓樓、新街口、濱江等景觀照明
靳楠透露,目前,新一輪《南京市城市照明專項規劃》與整體規劃同步修編完成,將注重南京暗夜保護,讓該亮的地方亮起來,該暗的地方暗下去。按照高水平規劃設計核心片區的夜景照明目標,將對鼓樓、新街口兩大重要政治與商務核心區景觀照明進行重點打造,同時打造濱江的夜景風光帶,增強明城墻環線亮化。
70年來,南京城建大變身
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部門還介紹了70年來南京在城鄉建設、交通建設、環境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空間格局大突破
截至2018年底,南京建成區面積已達8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到843.6萬,相較于改革開放初期,均翻了7倍多。
出行更方便
祿口國際機場已達4f級,是華東地區除上海外唯一同時直航歐、美、澳三大洲的城市機場;長江-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工程順利實施;2018年南京鐵路樞紐總圖規劃正式獲批,以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的“米”字形高鐵網絡進入建設實施階段。
南京長江第四大橋、南京軌道10號線過江通道、南京揚子江隧道、南京軌道3號線過江通道相繼建成通車,目前,過江通道建成9處(共11條,包含長江大橋公鐵兩用、大勝關橋鐵路軌道兩用),在建南京長江五橋以及和燕路、浦儀公路、仙新路、建寧西路、龍潭等6處過江通道。
“井字加外環”的快速路網、“經六緯十”的主干路網體系基本建成,全市公路里程達到1.1萬余公里,是1979年的7.4倍;地鐵已建成投運10條線路、378公里,位列全國第4;城市公共汽車運營線路總長度由1978年851公里增加到2017年1.1萬公里,增長12倍。
環境更宜居
自2002年至今,全市已建成保障房0余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21平方米,提升至如今的40.1平方米,增了近9倍,實現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環境品質也有了顯著提升,目前南京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06%,位居全省第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已達15.47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二。(宋經緯 趙冉 趙丹丹)
來源:騰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