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表示,集團自主研發出一款可穿戴式機器人(wearable robot)——vex,這款機器人可為那些在生產線上需長時間仰頭作業(overhead task)的勞動者提供輔助。vex是一款采用背心式外骨骼裝置(vest exoskeleton)機器人。盡管目前市面上有幾款輔助仰頭作業的可穿戴式機器人,但?此次研發的產品在功能性、作業性、便利性及價格等方面均領先一步,備受業界好評。
·研發的可穿戴式機器人vex將為長時間仰頭作業勞動者提供輔助
vex的研發,旨在為制造業、建筑業及物流業等各類產業環境中需要長時間抬著胳膊仰頭作業的勞動者提供輔助,減少頸椎勞損,同時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在自動化生產迅速普及的產業現場,這種可穿戴式機器人與人力作業并不沖突,可與工業機器人共同承擔起構建智能工廠的作用。
國際機器人協會從廣義上將機器人分為服務型機器人及制造型機器人兩大類。目前,具備人工智能的人形機器人及不需要動力的可穿戴式機器人領域的發展也非常活躍。而vex產品屬于服務型機器人中用于工業生產的可穿戴式機器人,其特點在于充分考慮到工作環境的特點,不需要充電。
?研發的可穿戴式機器人vex
在勞動者需要長時間反復作業的工作環境中,重量輕便、體積小巧、信賴度高,這些都是可穿戴式機器人的必要因素。?研發的這款vex滿足以上所有這些條件,這是繼去年的椅子型可穿戴式機器人cex(chairless exoskeleton)后推出的第二款工業用可穿戴式機器人。
vex穿戴便捷,使用靈活,重量僅有2.5kg,比其它競爭產品最多可減重42%,因此,vex不會給勞動者產生任何負擔。值得一提的是,?研發出了全球首款模擬人體肩部關節的多軸(polycentric axis)軌跡結構及多體能輔助裝置,并將其應用于vex產品中,進一步提升了vex的靈活性及耐久性。根據穿戴者體型、肌肉及生產用途的不同,vex的長度可調整至18cm,強度分為6級,角度也分為3個級別。vex中內置關節結構及多個,從動力學角度與人體的活動模式融合在一起,發揮的力量最多可達5.5kgf。由此,一般的成年人舉起3kg的工具時,幾乎感覺不到重量。
vex穿戴便捷,使用靈活,將有效為長時間仰頭作業者提供輔助
自今年1月起,?將vex產品分別投入位于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工廠,以及位于美國佐治亞州的工廠生產線中,對該產品的質量進行了檢測,并對作業人員的滿意度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與現有產品相比,vex產品在工作中更加靈活,力量支配功能更優越。
一直以來專業從事各類機器人研發的rotem公司,計劃于12月份左右開始進行vex產品的量產,價格預計比現有競爭產品(4000~0美元)低30%左右。?目前正考慮將vex應用于國內外的工廠中,同時正在與其它公司及各類制造企業協商相關的供貨協議。除此之外,集團還計劃對vex進行部分改造升級,將其適用范圍進一步拓展至建設、物流、運輸等各類行業領域。
?robotics team組長玄東鎮表示,“此次研發的vex產品與現有產品相比,在重量、力量支配、原理機制、靈活性及穿戴感等幾乎所有方面都兼具更加卓越的性能。希望這款產品可以助力各類行業中現場作業的勞動者實現更安全、更有效的工作。”
可穿戴機器人vex將助力勞動者實現更安全、更有效的工作
椅子型可穿戴式機器人cex即將投入量產
?于去年10月研發的cex(chairless exoskeleton)將完成最終質量檢測,計劃于年內投入量產。?推出的首款工業型可穿戴式機器人cex是一款可保持作業人員坐姿的膝蓋關節輔助機器人,重量僅為1.6kg,輕便小巧,最多可支撐150kg的體重。此外,腰部、大腿及膝蓋位置采用腰帶設計,不僅穿戴便捷,可根據使用者的身高來調整長度,可設定3種坐姿角度(85/70/55度),還可根據坐姿來調整自己想要的高度。使用這款cex產品的作業人員,腰部及下半身肌肉的活動量將減少約40%,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去年9月,?在北美工廠首次將cex產品投入試用,并根據作業人員的反饋意見,在細節方面進行了優化修整,使其更加符合勞動者的需求。
?研發的可穿戴式機器人vex(左)和椅子型可穿戴式機器人cex(右)
開展多種機器人先行研發活動
除直接穿戴使用的可穿戴式機器人外,?計劃推出更多款機器人產品。如酒店服務機器人,集團正在研發的這款機器人功能豐富,不僅可提供客房服務,還能指引顧客乘坐電梯、入住客房等。今年6月,集團在京畿道華羅靈山酒店進行過該產品的試運營。銷售服務機器人則搭載人機交互對話系統,具備人工智能及移動出行功能等,可在銷售現場直接向顧客介紹車輛情況,計劃于2021年左右投入使用。充電機器人,其手臂會在停在充電樁充電時自動尋找充電接口并進行充電,預計將于2020年左右推出試制模型。機器人個人移動出行(robotic personalmobility),是集團目前正在研發的全新概念單人用移動平臺,在室內采用可躲避障礙物及人群的雙輪低速前行模式,而在室外可切換為能夠實現穩定運行的3輪模式。
為確保機器人產業技術,現代汽車集團積極擴大投資
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稱,機器人產業作為每年增長14%的核心產業,到2021年,工業型機器人的銷量預計將達到63萬臺左右。其中,產業是工業型機器人需求量最高的領域,僅2017年一年內,該產業對機器人的需求量就高達12.6萬臺,相當于工業型機器人總需求量的33%(電氣電子產業需求量為12.1萬臺、金屬產業為4.5萬臺、塑料及化學產業為2.1萬臺、食品飲料產業為1萬臺、其它領域為2.3萬臺、未分類產業需求量為3.5萬臺)。
此外,據市場調查機構bis research發表的《全球可穿戴式機器人(外骨骼)市場分析及前景2017-2026》調查報告顯示,可穿戴式機器人相關市場規模有望從2017年的1,547億韓元增加至2026年的5.6萬億韓元以上。集團預判,機器人產業領域將成為未來移動出行解決方案的中流砥柱,目前正憑借積極的果斷投資來確保集團在該領域的技術實力。
來源:易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