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潘婷婷實習記者陳俊齡攝影張帆
“如果這條電纜出了問題,將會影響到整個片區的用電安全……”一個藍色的身影,快速地穿梭在狹小的紫金港地下電纜隧道中,他蹲下拿起儀器對高壓電纜一段段“體檢”。
安全帽下,是一張年輕的面孔,面對如此危險的工作,他給人的感覺是從容淡定、游刃有余,他就是李富平。
1988年出生的李富平,2015年研究生一畢業便進入了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電纜運檢室,這4年時間里,他從一名基層電纜運檢工到現在擔任電纜試驗班副班長,斬獲無數榮譽,每一步都是他的努力與成長。
剛進單位時,高電壓與絕緣專業畢業的李富平,卻被分配到了“專業不對口”的運檢班組,這對他來說無疑是“從頭開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他說,每一個知識點的“落地”都被他演練了無數遍。他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現場總會有他的一抹身影,單位同事都笑稱他為“拼命三郎”。
也正是因為這股沖勁,2016年初,他被委以重任,以一線技術員的身份,承擔了杭州電纜隧道綜合監控平臺的搭建工作,這是g20峰會的一個重要保電項目。杭州市地下電纜縱橫交錯,要把數據搬到屏幕上,只能靠雙腿去“走”出來。
那時正值夏天,憑著一腔熱血,李富平每天都“扎”在隧道里,白天進入隧道,等出來時早已是“圓月當空”,時常加班到一兩點鐘,就是為了獲取現場第一手數據。“剛負責隧道那會,一天走五六公里是很正常的,隧道特別長,在有限的地下空間內,很容易讓人產生緊張和無助的感覺。”經過7-8個月的數據采集,他把5條隧道的數據搬上了平臺,終于趕在g20峰會前期,完成了平臺搭建。
“整個監控平臺搭建完成后,挺自豪的,就像作品一樣。”李富平說,當時困難重重,對于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來說,第一個難點就是要把多種電纜隧道信息進行整合,他要不停學習,才能理解,第二個難點就是要做協調工作,不僅是對內,協調隧道到單位的網絡通信,還要對外,協調廠家之間的技術對接。
g20峰會后,他把工作重點轉移到電纜運行與維護上,無論是寒風凜凜的冬天還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他都要跟著老師傅去現場,學習電纜“全身”檢查和動“手術”的技巧,還在業余時間自學電纜試驗相關技術。
經過兩三年的磨煉,李富平成長得非常快,在2018年底被調到了試驗班組,做帶電檢測、試驗、檢修、搶修之類的工作,利用專業優勢,開始深入研究電纜故障機理和局部放電現象。
“說實在的,一開始去檢測高壓電纜,我是怕的,不敢動、不敢碰,更別說聽聲音找故障了。”李富平說,那時候找故障點,都是靠戴著耳機聽聲音,再通過辨別聲音細微變化確定故障點,他覺得聲音都是一樣的,一點都聽不出來。
正因為知道自己的不足,每次發生電纜故障搶修,他都沖在最前面,鉆研電纜故障精確定位流程和技術,通過波形識別初步定位故障距離,以“聽診”的方式精確定位故障點。“這些故障的聲音要多聽、多想,才能有積累,一次次現場的故障,就是鍛煉。”他說,現在聽一遍聲音,大概就能找到故障點,最快半個多小時就能找到。
如果說剛到崗位時,電纜對他來說是書本上常見的“陌生人”,那么現在已經是熟悉的“好朋友”了。他有一個目標,“把找故障的時間縮短再縮短,遇上斷電的時候,早一分鐘通電也是好的。”
除了“拼命”去現場,他還不忘做專業總結,把他的經驗留下來,他參與編寫了《電纜隧道“四化一體”精益化管理體系建設典型經驗》及綜合管廊相關管理辦法,還參加了《高壓電纜接頭內置式導體測溫裝置技術規范》、《公司防水手冊》等多項管理規定的編寫。
他先后參加了“電纜非開挖頂管定位探測技術、隧道導軌式機器人技術”等的研究和應用,參與研制了新型接地箱門鎖、智能接地箱等新型設備。如今,這些技術、設備已成熟地運用于當前的生產工作中。同時,他還會鉆研前沿科技項目。借助國網和省公司平臺,自2016年起,他先后參加了“重要電纜通道新型可控運維技術研究”、“高壓電纜全壽命評估技術研究”等科技項目,這為電纜專業技術提升奠定基礎。
現在的李富平,依然抱著一顆“把事情做好,把技術吃透”的赤子之心,奮戰在電纜工作的一線。
李富平
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電纜運檢室,電力電纜運檢。
2015年獲得了國網培訓“優秀學員”、輸電線路運檢專業技能比賽二等獎;2016年獲得了浙江省公司“優秀學員”、電纜運檢室“2016年度先進個人”、杭州公司輸電線路“六防”技術應用典型經驗、杭州公司qc“制造杯”二等獎、杭州公司合理化建議一等獎、浙江省公司運檢業務群創二等獎;2017年獲得了電纜運檢室“2017年度先進個人”;2018年獲得了“國網技術能手”、國網電力電纜檢測及附件制作技能比賽第二名和團體二等獎、“浙江省公司技術能手”、浙江省公司電力電纜檢測及附件制作技能比賽第一名和團體一等獎、首屆浙江省青工創新創效比賽金獎。
他說
回顧這幾年的工作,從剛開始對崗位工作的懵懂,到征戰國網公司電纜技能競賽,從對電纜陌生、膽怯,到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過去努力的時光歷歷在目。“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奮斗的歲月雖艱辛,但那種自己通過腳踏實地去拼搏獲得的感覺是實實在在的,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不勞而獲,只要是通過奮斗獲得的就是幸福的,奮斗本身就是幸福。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