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珍在地里操作無人機作業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房琳顏釗通訊員張春光文圖
53歲的農村大媽李海珍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在家里是典型的家庭主婦,一走到田間地頭,分分鐘化身無人機操作員。
去年,家住義馬市新區辦事處梁溝社區侯嶺組的李海珍和丈夫王建軍花了將近10萬元,購買了一臺大型無人機,平時用于噴灑農藥、除草劑等。村民有需要用的,都會請她來幫忙。
初衷:方便干活,以前背著農藥噴霧器在地里干活受罪
8月26日,義馬市新區辦事處梁溝社區侯嶺組村口,圍了很多村民。
隨著村民李海珍撥動按鈕,一架約40斤重的大型農業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現場一片贊嘆聲。大家贊嘆的不僅是小山村如今也用上了無人機,更多的是贊嘆這位已經53歲的“飛行員”。
李海珍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這臺寶貝,是她和58歲的丈夫王建軍去年花了9.5萬元買的,當地農業部門還給了相應的補貼。
“現在村里的年輕人幾乎都外出打工了,勞動力很少,平時背著農藥噴霧器在地里干活,效率低,也很受罪、危險。”李海珍說,她和丈夫早就聽說無人機在一些地方被廣泛用于農業生產,方便干活,因此他們便購買了。這臺無人機主要用來噴灑農業、除草劑等。
無人機買回來后,村民們也會主動找他們“借”用。
村民王小毛說,一個月前,自家的玉米地里要灑藥,便用了李海珍家的無人機。“我家玉米地有六七畝,用無人機灑藥只用了3分鐘,很方便,如果我人工灑藥,這些活我一個人最少要干一天時間。”
學習:三天學會無人機操作,仨月取得合格證
在沒有置買無人機之前,李海珍主要給丈夫幫忙打下手,做飯、送飯、幫忙抬東西······完全是一個典型勤勞的農村婦女角色。
無人機買回后,李海珍就被丈夫委以重任,要趕緊學會操作這臺無人機。
“我當時心里可緊張,這么貴的家伙,飛不好掉下來可咋辦。”李海珍說,起初她十分不自信,后來是丈夫一直給她加油鼓勁,她便鼓足信心,跟著廠家的人學了三天便學會了。
李海珍說,現在操作無人機,心里不再害怕,她已能熟練地操作。
王建軍說,妻子現在經過培訓,還取得了無人機培訓合格證書,大概用了3個月時間。“考證學習那段時間,她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空就拿著手機學習,很認真。”
為什么王建軍自己不學,反而“逼著”妻子去學?王建軍說,家里的活確實太多,他也顧不過來,他覺得細心的妻子最合適。在王建軍的家里,停著十幾臺大大小小的農機,到了農忙的季節,他不但自己開,還請師傅來幫忙。
王建軍說,給鄉親們打農藥的費用,一般是十塊錢一畝地,有些果樹費用會略有不同。
因為現在農村年輕人幾乎都出去打工了,一些老年人干農活也很辛苦,他和妻子就給大家的農田當起了“保姆”,從犁地、翻地、播種、施肥、打藥到收割,他們都能給大家提供相應的服務。
王建軍說,遇到一些大塊地的作業,夫婦倆開著小面包車拉著機器,最忙的時候一天用了14塊電池,飛了200畝。
李海珍華麗轉身,讓鄉親們“無比佩服”。“我現在技術還不算高,還得繼續學習,爭取提高效率,更好地為鄉親們服務。”李海珍笑得爽朗。
來源:騰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