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會上演“雙馬”對話:ai如何影響未來
來源:央視網 2019年08月29日 17:57a-a+ 80 80 >
掃一掃 手機閱讀
我要分享
原標題:
>
馬云和埃隆·馬斯克對話現場。(李文亮/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劉春妍 李文亮)8月29日,以“智聯世界,無限可能”為主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云和特斯拉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圍繞大家關心的人工智能發展方向、人工智能與就業、教育、生命等話題,進行了一場長達45分鐘的強強對話。
話題一:未來100年,人工智能走向何方?
關于ai的未來,馬云說:“今天要預測未來很難,特別難。”自己不是搞高科技的人,是講生活的,他覺得ai能夠給全世界、給全社會打開一個新的篇章,讓大家更好的理解自己,而不是完全理解外部的世界。
很多人擔心人工智能,但馬云很樂觀。他不覺得ai是一種威脅,認為人類需要有更多的自信。“今天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方案,未來會有。”
“人類文明有7000年歷史,從文明角度來看高低起伏非常厲害。我不是個天然樂觀或者悲觀的人,但未來科技發展將會超越我們理解它的能力。我不知道這樣是好事還是壞事。”馬斯克則表示,一般大家都會低估人工智能的能力,他們覺得可能就像是聰明的人而已。實際上,人工智能可能比最聰明的人還要聰明。
話題二:人工智能將創造什么新工作?
馬云認為,人們擔心每一次技術革新,過去100年一直擔心新技術將會帶走就業機會,但實際上卻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
未來20年,人類壽命會更長。馬云表示不用太擔心工作。“首先我們會有很多工作;第二我們將不需要很多的工作;第三很有意思的一點是,農業時代大家平均壽命大概30或者35歲,工業時代有了技術革命之后,人們可以活到70歲,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們可能會活到100年。我們沒有辦法預測未來,但是應該做好準備。”馬云說。
馬斯克則認為,今后人工智能的發展會使工作失去意義,可能最后的工作就是寫ai軟件,甚至可能ai自己都會寫軟件了,所以建議大家去學工程、物理或者做一些與人互動的工作。
話題三:未來,哪些知識或技能更有優勢?
馬云認為,未來不會有人工智能的專業人士。人們經常擔心工作,而他擔心的是教育。所有的教育體系給孩子教的東西、教的方式主要是為工業時代所設計的,馬云相信機器會更加聰明,會比人在未來聰明很多。他說,人怎么能夠做得更好,怎么變得更智慧更聰明呢?應該是改變教育方式,改變教的內容。“過去我們專注的都是記憶,但計算機可以比你記得更好,算得更快,你想要跑得更快,但機器可以跑得比你更快,因此,人類要更有創意,更有建設性。怎么教孩子有更多的創意、更有建設性,這是教育的關鍵。”
馬斯克認為,要盡可能多學一點,讓自己能夠更好地預測未來、創造未來。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他說:“我們要評估一下自己在學的東西,是不是能夠讓自己預測未來,減少錯誤,可以通過這個方式來思考教育。”
話題四:人工智能能否幫助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
馬斯克認為,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中國是領先的,取得的成就非常令人驚嘆。人類可以解決環境可持續發展問題,但這并不容易。我們必須采取大量行動,同時要持續下去。
在這一點上,馬云認為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環境可持續性。因為當人們對自己有更好地了解的時候,人們會變得更加明智更加聰明。
來源:央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