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億歐導讀 ]本文為全球機器人盤點文章上篇,從綜合工業機器人、agv以及協作機器人三個維度盤點了全球工業機器人的企業名單以及發展現狀。
圖片來自“億歐網”
在黑鏡第五季第三集中,流行巨星ashley的意識被復制到一個相同風格的機器人玩偶的芯片里,“意識限制器”解除后的機器人擁有了完整的人格思考能力,并能驅動機器人身體進行行動。這被評為黑鏡系列中離現實最近的一集,而現實中的機器人也確實在經歷著快速變革。
8月20日至25日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展現了目前機器人的最前沿面貌,700多項技術成果和產品應用、300多位業界專家和企業家進行討論和分享,天上地下、工廠家庭,機器人已經可以覆蓋很多我們想象不到的場景。
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在大會上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結構,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機器人正從搬運、裝配等傳統應用領域向更加智能化、精細化的先進制造、醫療健康、生活服務等領域快速延伸。
按照中國電子學會對機器人的分類(如圖1),目前機器人可以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以及特種機器人三類,其中工業機器人包含傳統的串聯、并聯以及新興的agv和協作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包括企業商用服務、公共服務、生活消費服務以及醫療服務機器人,而特種機器人包括軍事應用、極限作業、應急救援機器人等。
圖1 機器人分類標準
根據ifr數據(如圖2),2018 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98.2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168.2億美元,占比56%;服務機器人92.5億美元占比31%,特種機器人37.5億美元,占比13%。
圖2 2018年全球機器人市場機構
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2013-2018年的復合增長率約為15.1%,而全球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近5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2.1%、23.5%、12.8%,全球范圍內服務機器人正在高速發展。工業機器人領域:市場競爭激烈、國產替代進行時
根據ifr數據,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增長率僅為1%,全球市場進入下一個穩定階段,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領域低增速主要原因是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市場下游汽車、電子行業的不景氣。
2001年-200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亞太和歐美各占據50%,總量穩定波動在10萬臺;2010年后,由于中國汽車、電子行業的飛速發展,工業機器人投資加快,亞太地區比重提升到70%。
圖3 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及增長情況
全球工業機器人市銷量占比前五的有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和德國,2017年top5占全球市場73%,中國市場最大,占全球36%,中國市場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從銷售額角度來看,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168.2億美元,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62.3億美元,占全球市場38.9%。全球及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近5年復合增長率為12.1%和26.7%。
圖4 全球及工業機器人銷售額
但目前中國市場正在進行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此次參展的工業機器人廠商中,除了傳統的海外廠商,如abb、安川、keba、airtag等,也出現了大量國產工業機器人廠商的身影,如哈工大機器人集團hrg、新松、節卡、geek+等本體公司,以及綠的諧波、同川精密、大族諧波傳動等關鍵零部件廠商。
在全球工業機器人下游產業萎靡的市場環境下,中國工業機器人廠商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在與現場多位展臺人員及觀眾交流后,多數表示中國工業機器人在技術和產品質量方面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空間。但在部分領域如agv,中國已經擁有了較高的穩定性和實用性,很多agv廠商也已經走出國門,在北美、歐洲等發達國家擴張自己的版圖。1)綜合工業機器人領域:
在中國市場競爭環境下,傳統的四大家族等工業機器人公司仍然占據40%-50%的市場份額,尤其在汽車、電子等領域。
億歐智庫曾發表《工業機器人龍頭abb百年變遷》及《深度解密abb數字化未來》對四大家族之一abb進行深度解讀。abb作為最早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的企業,在電氣化基礎上結合較強的控制系統逐步發展成為全球頂尖的工業機器人廠商。
反觀國內,目前中國已經出現了一批致力于發展工業機器人的廠商,國產替代將持續進行,未來掌握核心零部件及核心控制系統的廠商具備突圍優勢。
如圖5所示,工業機器人領域老牌廠商及上市廠商把持頭部市場,新晉公司多從并聯機器人、scara機器人等角度切入,并且多數在近1年內獲得過資金支持。
圖5 全球綜合工業機器人公司盤點agv領域:
目前agv的應用場景以電商倉庫和制造業工廠為主,主要實現物體識別、點到點運輸等功能,億歐網曾對agv領域進行詳細的盤點,如《巨頭血戰agv》、《國內外agv篇︱“青年”與“中年”agv的碰撞》。
根據agv產業聯盟數據(如圖6),2018年國內agv市場規模43億元,近5年復合增長率為64.8%,增速遠高于國內工業機器人平均增長率26.7%。
圖6 中國agv市場規模
在agv主要應用的電商和制造兩大領域中,電商的超大型倉庫對agv需求較大,通過智能化、無人化agv系統實現貨物入庫、存箱、運輸、分揀的操作,可以大幅提升效率,因此菜鳥、京東物流都在大力發展該領域。
但在制造業領域,agv的推進仍然受到限制,其一原因是制造業適用agv的場景較少,非標準化生產環境也加大了agv適用難度;同時制造業普遍利潤較低,集中大量采購對工廠壓力較大,短期效應較低。
在與現場部分廠商的溝通中了解到,目前國內agv在國際市場上性價比很高,已有很多廠商計劃出海進軍歐美市場。
如圖7所示,agv領域企業大多為2013年之后成立,從數量來說,相對于傳統工業機器人領域進入者更多。同時相比美國部分agv企業,中國從成立時間、融資、產品等角度與美國差距已較小,頭部企業已走到c輪,并且新晉企業更容易受到資本青睞,多數在近1年都獲得資本支持。
圖7 全球agv機器人公司盤點協作機器人領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協作機器人,從2014年abb推出yumi之后,全球掀起了協作機器人的熱浪,億歐網曾發表《節卡機器人開啟華南布局,國產協作機器人或將逆勢翻盤?》等文章對這一領域進行解讀。
到目前為止,協作機器人仍然占據很小的市場份額,但保持較高增速。如圖8、9所示,根據ggii數據,2018年中國協作機器人銷量僅為6400臺,市場規模9.6億元,占工業機器人總體市場2.2%。近4年市場規模的復合增長率為64.9%,與agv市場增速相當。
圖8 中國協作機器人銷量 圖9 中國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
從產品性質來說,協作機器人質量和體積都較傳統工業機器人小很多,通過在表面附加軟質材料、安裝碰撞檢測和阻抗控制系統實現無傷害的協作環境。
區別于傳統工業機器人需要通過圍欄來劃定安全運動空間范圍,協作機器人可以實現與人肩并肩作業,因此可以擴張到更多仍需要人參與但效率、精度較低的領域,如檢測、組裝以及柔性生產過程,也因此可以擴張到汽車以外的其他領域(如醫療、電子檢測等)。
但因為輕量化、可移動、安全控制等升級改造,協作機器人有著重復定位精度較低、最大負載較低以及生產效率受限等問題,也因此很難蠶食以汽車為主體的傳統工業機器人市場。
如圖10為協作機器人領域部分知名廠商信息,中國協作機器人起步相對較晚且近一年內融資記錄較少,資本和市場均處在觀望期。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