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的出行方式,我們總是有許多美好想法,例如自動駕駛汽車、空中“出租車”等,更科幻一點的想法便是載人無人機。近日,位于廣州的無人機明星公司億航已經讓這個想法變為現實,還與廣州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城市空中交通領域的載人級自動駕駛飛機(aav)、無人機物流應用等方面合作。
此舉意味著億航能在廣州城區試行空中無人機載人交通。如果試行成功,廣州市民將能夠實現空中飛行通勤的愿望,不過,這一技術還在試驗當中,普及還要一段時間。
億航智能聯合創始人熊逸放在接受雷科技專訪時表示:
天空真正實現了3d交通,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航線,構成了立體交通網絡,效率比地面大大提升。億航將打破飛行壁壘,通過越來越多的運行試點,循序漸進地讓所有人都有機會、以可以承受的價格乘坐億航aav,享受安全、便捷、高效、環保的出行方式。
億航e-184:時速最高可達100公里
眾多廠商中,為什么億航能在廣州試點城市空中交通?早在2018年9月,中國民航局就授予億航為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適航審定試點單位,并將以億航aav實驗數據為參考,制定空中交通領域的相關標準與規定。
億航智能創始人胡華智表示,今年年內,億航載人無人機將在廣州開設4條飛行線路。此前,億航曾在廣州天河區建立了一條試飛線路,從員工宿舍樓到測試飛場,2分鐘就能完成通勤。等到技術完全成熟,載人無人機能在3分鐘內完成開車半個小時的路程。
億航首款載人無人機e-184于2016年推出,在無人機行業引起轟動,時隔兩年完成了首次載人試飛,并與迪拜簽署合作合同。
從外觀上看e-184類似一架大型的無人機,有8對旋翼,能過實現直上直下的起飛模式,內部設一人座艙,沒有操縱桿,但中部有一個類似ipad的智能中控平臺(高配版本有手孔操縱桿)。乘客通過中控平臺設置目的地后,無人機將全自動駕駛前往乘客想去的地方。不過,目前暫時只支持一條從a點到b點往返的飛行路線,還不支持a點到c點或d點等復雜路線。
數據顯示,e-184帶有8個電池組,純電力驅動,能以高達100公里/小時的速度進行飛行,續航時間約為23-25分鐘,能解決乘客中短途旅行的需求。而億航最新推出的e-216則更新了旋翼,升級為二人座艙,平均飛行速度達130公里/小時,續航時間為15-40分鐘。
億航是國內第一家推出載人無人機項目的科技企業,在控制通訊、云臺技術、動力系統、結構制造、全碳纖維等方面積累了近兩百項專利技術,其中,e-184就占據上百項。在國際上,億航與e-volo、空客等行業巨頭相比,技術能力也不差。不過,億航在載人無人機這條道路上還有很多難關要闖。
續航可能是個要解決的難題
億航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提升載人無人機的續航,23分鐘的續航能力與國際上一眾廠商接近,時速100公里也能在20分鐘內解決大多數人的通勤問題。不過如果想要普及載人無人機、讓它真正成為城市通勤工具,續航方面還需要更多的突破。
目前,電池技術陷入了停滯,如何提升電池容量,是全球各行業都要面對的問題。鋰電池是目前商業化使用的二次化學電池中性能最為優秀的電池,其優勢為:比能量高、循環壽命長、充電功率寬、放電性能好等。近些年鋰電池在充電效率、過熱冷卻等方面有較大的突破,然而在最關鍵的容量提升方面一直沒有什么提升。
電池容量由體積和能量密度決定,因此提升電池容量有兩種方法。一種簡單粗暴,直接加大電池體積,然而在產品大小、體積恒定的情況下,電池的體積不能隨意加大。為了兼顧重量,億航也不大可能通過增加機身體積的方式來提升容量。
另一種方法則是提高能量密度,它與電池正極材料的比容量息息相關,目前正極材料比容量最高的三元為285ah/kg,仍低于負極材料石墨的365ah/kg比容量,想要通過改變正極材料的比容量來提高能量密度,現在的技術不能做到。
億航后續或許會通過加裝備用電池或燃油發電機作為第二驅動動力,以此提高續航能力。不過以燃油替代電力則不大可能,因為無人飛機自動駕駛系統所使用傳感器、電氣設備由電力驅動會更有優勢。而使用燃油也不如電力系統環保,與現在的主流社會理念不符。因此,只有等到電池技術有大突破,億航等載人無人機的續航能力才會有大幅提升。
億航官方數據顯示,e-184慢充需要4小時,快充則要2小時,不過這不算大問題。而載人無人機可能同樣需要充電樁等周邊配置,億航在這方面要提前布局。
關鍵問題:安全有保障嗎?
億航通過載人無人機給所有人描繪了一幅關于未來交通的美麗圖畫,但想要成為現實,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科創企業無法一蹴而就,跳過它們完成商業化實現普及。
每一項新興的科技,安全都是人們較為關心問題,特別是無人機需要在低空航行,空中如何保障乘客安全更加重要。億航能否打消了乘客的顧慮,關系著載人無人機能否被用戶更快接受。
據熊逸放介紹,億航在航行安全方面,有多個安全系統保障。電池組由安全管理系統保障,當某一電池組發生故障,無人機的電源系統依舊可以穩定運行保障動力。無人機內部還安裝了億航自研的fail safe系統,可以實時自動評估飛行器的健康程度,在特殊情況中,比如遇到鳥類的撞擊,fail-safe系統會自動評估損傷程度,并判斷是否能夠繼續安全飛行,或者就近降落在緊急起降點。
當任何部件出現故障或飛行器失聯時,都將采取就近降落的措施,也可一鍵懸停保證人機安全。同時,億航的指揮調度中心也會在突發情況時及時介入控制協助,保證乘客、aav和地面人員的安全。
現行法規下載人飛行器必須要有駕駛員。不過目前億航已經成為中國民航局試點單位,相信其產品符合航空局嚴格的監管規定,而載人無人機作為新興科技,整個產業還沒有形成明確的監管政策。隨著技術的發展,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監管政策會逐漸完善并開放。
除了坐人,無人機還能怎么用?
據摩根士丹利預估,到2040年,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場將達到1.5萬億美元,載人無人機的應用場景值得想象。
熊逸放表示,具體到運行模式,載人無人機更像是一個天空中的軌道交通。未來的城市當中會建設大量類似機場的“空中的士”的起降平臺,每一個平臺都是一個站點,人們選擇距離自己最近的站點出發,到距離自己目的地最近的站點降落。所以,未來的“打飛的”軟件上會顯示所有的起降站點,為大家帶來安全、有序、高效、舒適、便捷的出行體驗。
目前,億航更多的可能是從無人機物流等方面入手,先積累好技術、獲得商業地位,再發展載人無人機。有媒體報道稱,億航智能將在廣州地區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常態化試驗,助力廣州建立“無人機配送”的運輸新模式。早在5月份,億航與物流集團dhl確定合作,雙方在廣東東莞市試點無人機派送業務。
另外,億航的載人無人機更可能運用在旅游觀光景點方面,鑒于航線安排的問題,無人機還不能像滴滴一樣在任何地方隨叫隨到,在出行領域實用性有所限制,反而是在固定路線的景點觀光領域會大有作為。2016年,億航coo嚴治慶曾表示,將在沒有障礙物和居民區的海島之間試行旅游觀光。億航方面也曾表示將于今年8月在廣州試行載人無人機的景點觀光業務。
最后,億航載人無人機還能用于醫療救援,載人無人機能夠做到在極短的時間內到達事故現場,將病人送往醫院。由于關系到生命安全,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美國faa和歐盟easa等航空安全部分都會放松監管,允許億航等企業進行試點、澳大利亞的martin公司也在研制載人無人機用于醫療急救。
結語
2016年,億航建成了全球第一座無人機的指揮調度中心。熊逸放表示,其主要功能是監測、調度、預警、控制、集群,實現了億航aav的自動駕駛和集群控制。即使遠在廣州也能控制倫敦等國外區域的航線安排,指揮調度中心通過高速通信系統和無人機進行數據交互,保持實時在線的管理安排。未來,還將協助廣州從智慧城市管理的角度,建設廣州市政務無人機指揮調度管理平臺。
億航的發展前景讓人期待,一旦低空航線規劃完成,無人機飛行路線也將給乘客帶來更多選擇。屆時,電池技術應該也會有更大的突破,載人無人機成為交通工具離實現也就不遠了。
對于低空航線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面交通的壓力。我們大多人都在幻想未來的交通方式,現在有一款載人無人機產品忽然降臨,能夠滿足這一幻想讓人驚喜,但目前這一解決方案還在萌芽,尚未完全成熟。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