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果被賦予情感,則超出了社會倫理范疇
“我過去曾說人工智能技術既是盾又是矛,現在看來不僅僅是矛和盾的問題,而是矛的工作原理目前還不可解釋。”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召開前夕,上海人工智能安全專委會主任、中科院院士何積豐接受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的專訪。他強調,人工智能如果被賦予情感,則超出了社會倫理范疇,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應該有邊界,不能無限開發。
當突發的場景不在訓練范圍,機器也就無法從容應對
人工智能為何出錯,這是人們最關心的,但現在對于其工作原理也不甚清楚。“根據,當你選擇有限的好的函數,累加在一起,取無窮大極限,就能逼近任何一個你想看到的函數,也就是‘萬有逼近效應’,這說明可以構造出一個過程,但什么情況下會有誤差并不清楚,這是比較令人擔憂的一件事情。”何積豐說,現在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有一個重要假設,即訓練的數據和測試的場景是同一個分布函數,但實際生活中難以做到,因此數據被污染也就不可避免。一旦數據被污染后,機器學習算法就會出問題。
還記得全球首例無人駕駛傷亡事故嗎?去年3月,美國優步的一輛自動駕駛車在路試時撞倒一名行人,當時她正推著自行車在人行道之外橫穿馬路。不久之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也遭遇了窘境,由于病人的血突然噴出來污染了攝像頭,使得機器人后續的動作一下亂套了。“正是因為這些突發的場景并不在訓練范圍,機器也就無法從容應對。”
人們對于一個軟件的測試,往往有不少指標做參考,而對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技術并沒有安排相關的測試環節,更沒有指標可供參考?!斑@就解釋了為什么把一個好的語音識別工具,放在充滿噪音的環境下,也會表現得不盡如人意?!?/p>
“現在是三大學派各唱各的戲,還是要有融合”
何積豐認為,可信的人工智能應該具備以下品質:可解釋的工作原理,具有社會公平性,保護隱私,有邊界。
智能服務技術也會帶來某種歧視,國外已經出現了這樣的例子:貸款機器人會詢問收入和地址,結果發現白人拿到的貸款比黑人多一倍。人工智能將會廣泛用于服務業,應具有社會公平性。有些算法會破壞人的隱私,比如現在網絡上的“人肉搜索”往往沒有底線,人工智能發展應避免由于算法設計對公眾產生危害,不得以犧牲用戶隱私為代價。人工智能如果被賦予情感,則超出了社會倫理范疇,需要引起警惕的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應該有邊界,不能無限開發?!凹夹g過于到位和不到位都會產生問題,就拿機器人手臂來說,其最佳定位,應該是成為熟練工的徒弟?!焙畏e豐介紹,上海人工智能安全專委會正與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合作,意在解決人工智能倫理和相關法律問題。
當下,人工智能領域主要有三大學派:基于數理邏輯的符號學派,基于控制論的行為學派,基于神經網絡的連接學派。“現在是三大學派各唱各的戲,還是要有融合。正如掃地,既需要掃地機器人,邊邊角角處還是需要拖把,需要協作?!?/p>
在何積豐看來,人工智能將經歷幾個階段,即深度學習、可解釋的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類腦人工智能等,其中4.0版本類腦人工智能會是未來一個關鍵的突破方向。人類與智能系統的自然溝通,則是另一個突破方向?!叭耸茏陨砩硐拗?,但可穿戴設備延展和增強了人的智能,比如戴了智能眼鏡后看得更遠了,背上噴氣式背包后跑得更快了?!?/p>
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開源軟件發展聯盟專家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何積豐談到,國家工信部已制定了人工智能開源軟件相關標準,接下來如何孵化企業和共享技術將變得重要。“中國要實現人工智能開源軟件的自主開發,需要注意軟件的通用性及可適配性,這就好比做衣服用的模板,對大多數人適用,也能在此基礎上做些小的改動,這樣可以降低開發成本,便于推廣。”
人工智能作為賦能技術可能會成為上海新的引擎
“上海的幾大傳統產業20年來沒有什么新的經濟增長點,現在人工智能作為賦能技術可能會成為新的引擎,產生新的增量,促進高品質的提升?!焙畏e豐說,上海“四個中心”建設都需要人工智能創新技術的支撐。
上海把人工智能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賦能技術,在產業布局上有大動作,但如何為上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等提供服務,目標和路徑都還處于策劃和探索階段。他建議,還要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整合到一個大的平臺。
“現在上海做應用數學研究的人太少,這也不利于人工智能的發展?!焙畏e豐還提到,希望能有更好的人才政策,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讓他們安心在上海工作和生活。
來源:解放牛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