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十年,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及其上級主管部門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在開放科技資源服務國產儀器行業創新方面“趟出了”一條全新路徑。
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獲“重大貢獻獎”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指導下的北京地方科技條件平臺,是整合首都高端科技資源、聚集各類創新主體開展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項目的服務需求、暢通需求與資源對接渠道、服務各類創新主體發展的平臺,是促進政、產、學、研、用、科技金融業、科技服務業有機結合的重要工具,是推動北京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中心和“北京服務”與“北京創造”品牌建設的重要載體,是一個覆蓋儀器研發、生產、應用三個環節的全過程、全鏈條的創新服務平臺。
2009年至今,市科委聯合中科院、北大、清華、中電科等高校院所及大型企業,整合首都地區促進首都地區916個國家級、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價值277億元,4.39萬臺套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整合了967項較成熟的科研成果促進其轉移轉化,聚集了14217位專家,產生了24879項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
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展位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是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組成部分,是北京市科委與原北京市質監局及原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聯合建立的面向檢測與工具研發領域的專業服務平臺。
領域中心匯集包括儀器生產企業在內的相關機構或企業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化項目、企業產品生產等過程中對測試、檢測、認證和工具的服務需求,匯集檢測機構和研發機構的科技服務需求,暢通需求與資源對接的渠道,建設一個覆蓋儀器研發、生產、應用全過程、全鏈條的創新服務平臺,一個致力于提升檢測服務和檢測能力的共性技術服務平臺。
在首都科技條件平臺中,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以專業細分實現特色服務,為行業提供標準、檢測、認證支持服務;匯集科研單位、行業學會、協會以及企業,提供檢測能力提升服務。
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致力于服務公共安全領域,特別關注食品安全領域。作為分析測試領域“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服務平臺,將為各類企業提供質量檢測、質量評價、質量認證、資源共享、技術交流與培訓等技術服務。
一、宣傳推廣服務----積極開展資源推介、培訓、展示工作,建設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服務品牌。
二、技術交流與國際合作----組織檢測與認證領域相關專業學術論壇和交流會,以及國際技術交流活動。
三、科技成果對接服務----在檢測與認證領域,整合分析測試技術、成果,提供成果轉移與技術對接服務。
截至到2019年7月,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共發展成員單位113家,可以開放的儀器設備共1545臺/套,價值55267.42萬元,開放的科技人才共124位,知識產權337項,其中專利231項,軟件著作權74項,技術標準32項,領域中心自創建之初至今共促成可以轉化的科技成果14項,服務成員單位合同額達29664.39萬元,2014年至今共發放首都科技創新券875.6774萬,服務企業186家。
科學儀器研發成果集
打通國產科學儀器進入市場“最后一公里”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及其下屬的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始終關注國產科學儀器的創新發展。在整合首都地區科學儀器資源的同時,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發現國外進口儀器占據實驗室絕大多數的份額。在整合的4.7萬臺套的儀器設備中,80%以上是進口產品,國產儀器占比不到20%。國產儀器面臨功能涵蓋面不足,主流的通用分析儀器國產占比很低等情況。
依托“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科學儀器開發培育項目”,為填補儀器權威驗評領域空白、助力國產科學儀器發展,在北京市科委的領導和支持下,首都科技條件平臺于2013年正式啟動“國產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與綜合評價技術服務”項目(以下簡稱:驗評項目)。驗評項目秉承“選尖子、選權威、驗性能、評體驗、出報告、出訂單”為18字方針,將利用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優勢資源,搭建權威驗證評價平臺,為國產科學儀器證明、正名、揚名,鋪就了一條國產儀器跨越“高端市場”最后一公里的通衢之路。
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楊鵬宇副主任做主題報告
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楊鵬宇副主任在第六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年會的報告中指出,自2013年起,驗評項目共支持了5批合計60家企業的77個產品進行驗證評價,調動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等221個權威實驗室參與,累計已發布的標準有29個,獲得專利172個。隨著用戶數量與大用戶占比增加,被驗評的國產科學儀器設備競爭力明顯提升,企業的知名度擴大。
來源:中國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