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19臺北國際自動化大展中,abb以「展現先進制程,釋放生產效能」為主軸,由工業機器人挑大梁演繹智慧工廠的經典解決方案,為客戶的自動化發展提供更新的視野與高度,也意味著機械手臂跳脫于汽車業一枝獨秀局面,現已轉入各行各業應用遍地開花。本報特別獨家專訪了新上任的abb臺灣總經理馬正群。
問:2019上半年營運成果?
答:去年是abb在臺灣成立的30周年,我們業績呈現出歷來最高的數字。今年在中美貿易戰的陰影籠罩下,看似增高了不確定與艱難度,但abb上半年業績表現仍超過去年同期;展望整年度預估仍將續創歷史新高。我想,因為過去30年來的耕耘,市場認識abb、對abb有一定信任度,加上外在時機成熟,說是一種自然生成的甜蜜點或說是turning point也行。我相信,展望下一個三十年,abb都將延續這個躍升的態勢不斷創新、成長。
問:針對2019年臺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的重點導覽?
答:abb在本屆展示上,以工業機器人做為貫穿全場的要角,現場則依不同產業應用做區域劃分。例如自行車產業的車架精密焊接,金屬加工產業不同工件的曲面路徑高效編程等。另外,還可看到abb機器人的核心運動控制專利技術-truemove、quickmove、multimove,融入產業應用的具體展示。第二大亮點是工業機器人的數位化解決方案-abb abilitytm connected services,該方案提供針對單一機器人或整廠機隊的即時設備健康狀態及效能監控服務。透過直覺性操作的myrobot網頁應用程式,用戶可隨時隨地迅速因應意外事件,將營運風險降至最低。
問:abb的競爭策略?
答:領先趨勢、布局深耕、響應政府的政策是我們發展的大方向,而「abb inside」可說是我們提供給用戶的另一項差異化優勢。舉例說,臺灣的機械設備oem外貿很強,像是橡塑膠機器他們有很多設備機臺要出口,如果有abb inside,客戶就不用擔心延伸設備孤兒的疑慮。因為abb營運據點遍布全球130多國,因此不管賣到哪一個國家,里面的關鍵設備如果壞掉,客戶都可以就近找到技術救援。這就是為什么這些oem客戶會愿意買比較高端的零組件來匹配其設備。
問:下半年的機會與挑戰?
答:機會與挑戰永遠在,關鍵在于積極應對。下半年,abb仍秉持前述的三大方向,順勢而上。例如政府推動再生能源,abb以百年來在電力領域的技術優勢,投入離岸風電及太陽能廠的設置,也協助電廠數位化升級改造,打造強韌電網。又或者政府補助廠商對智慧機械的投資抵減,對機械設備與制造業來說,abb abilitytm數位化解決方案就是促進數位轉型的絕佳選擇。
放眼中長期,技術升級才是臺灣晉身國際競爭的優勢所在?,F在正值國際貿易戰的特殊時刻,鮭魚返鄉,在臺深耕,「正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好機會」。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