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龍ceo熊立:ai教育是值得去努力的方向
2019-08-19 17:45來源:
原標題:網龍ceo熊立:ai教育是值得去努力的方向
“和歷史上其他革命性技術浪潮一樣,ai技術經歷了萌芽期,目前處于被賦予太高期望的過度期望期。由于ai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短期還無法體現,導致失望情緒逐漸彌漫,行業即將進入過度失望期,整體熱度大大降低。”在前段時間的一個創投課堂上,國科投資總經理劉千宏如此說道。
包括前不久,億歐網曾發表一篇名為《教育無緣科創板》的文章,探討了當前市場那些標榜教育科技企業的科研能力,不管是從實實在在的盈利還是相關研發能力,都發現這屆教育企業“太難了”。
那么教育在ai方面的應用和落地情況究竟怎樣?ai教育的未來前景究竟如何?近期,億歐教育與網龍網絡公司ceo熊立博士做了相關的溝通,來聽聽他的看法。
技術與行業的結合一定是有一個過程
今年可以明顯感覺到,ai在業界的聲量相比前兩年減弱了許多,尤其在當下資本大環境逐步惡化的情況下,資本對ai教育等相關的企業關注度也弱了許多。
對此,熊立向億歐教育表示,其實近兩年人工智能火熱主要因為gpu處理速度和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上獲得了提升,由此讓人工智能變成了可能。資本對人工智能的弱關注,主要在于資本市場需要在3-5年看到回報,而人工智能技術在未來2-3年,并不可能讓一家企業迅速成為當年的bat。
不過熊立向億歐教育強調,人工智能肯定是未來的趨勢,它必將會為各個行業帶來巨大的變化,甚至對每個人的職業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外,他認為并不是一個企業一定盈利,這個行業才真正代表未來。他認為技術與行業的結合一定是有一個過程,是需要一個探索的過程。
就像網龍會選擇從游戲跨界布局教育行業一樣,熊立表示,教育是影響一代人,或者說是每一代人,是一個非常好的行業。而ai教育也是如此,它也是大家值得去努力的方向。
人工智能+教育能夠提供更具個性化的學習
“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是更加公平和有質量的教學,人工智能和教育的結合則更多的是能夠提供更具個性化的學習。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擁有比傳統老師更深刻的理解,可以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從而使得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都可以將學習效率最大化,最終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個性且優秀的人。這可能是人工智能和教育教相結合,帶來的最大改變。”
ai教育肯定會對應試教育產生很大的變化,熊立表示,人工智能在技術方面,與普通意義上的工具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是個決策工具,它已經開始代替大家做一些決策。
人工智能的智能推薦,可以根據人們所制定的目標,向其希望達到的方向去推進,這在教育過程中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即它能夠更有效、更快速達到人們所需要的學習目標,而且確實是能夠讓其掌握。
此外,人工智能可以讓教學方式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有趣。“它可能會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學習習慣,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幫你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我相信任何一個知識點,任何一件事,我們可以用幾十種甚至幾百種方法去講清楚,但總有一種會是你喜歡聽和有幾種你不太喜歡聽的。這個部分我覺得人工智能未來會根據和你交流的信息,幫助你去選擇更好的學習途徑及更好的學習資源。”
他舉例談到,有學生喜歡米老鼠、唐老鴨,在知識點講解過程中,授課者的形象全部轉化為其喜歡的形象唐老鴨。在這些方面,熊立認為人工智能未來對整個學習內容和學習的途徑,都會產生很多個性化的影響,這些影響是未來提升學習和掌握知識速度的過程中真正構成的。
數字教育業務覆蓋190多個國家、130余萬間教室
在教育方面,網龍近年一直在進行相關的布局和積累,目前通過不斷整合全球資源,跨界硬件、軟件、內容等領域,網龍已擁有普羅米休斯、edmodo、jumpstart等不同類型的前沿數字教育子公司,數字教育業務已覆蓋190多個國家、130余萬間教室、累計注冊用戶超過1億。未來,網龍將持續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投入研發力量,其旗下的教育板塊也正在籌劃上市。
具體到ai教育方面,熊立談到網龍在過去幾年主要有以下一些積累:
1、140萬知識點。在內容方面,為利用ai解決個性化教育的難點,實現個性化教育,網龍的研究團隊將k12階段所有的學習目標拆解到最小的知識點,制作出總量達140萬的“學習目標”。
他強調,只有更細致地拆分每個知識點,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最適合的學習方案,才能進行可定義、可測量、可傳授的個性化教育。
2、學習工具。在深入探索內容生產和技術研發的同時,網龍也先后推出了首款智能機器人老師;開發了備授課一體化軟件101教育ppt;研制了應用3d、ai等技術,集閱讀、釋義、評測、互動于一體的3d電子課本;并且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發布了落地課堂的人工智能教育產品——“101教育ppt-ai助教”。
“101教育ppt是針對老師的備課授課軟件,之前是用來備課,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加入,它還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老師授課、答疑、修改作業,這是因為我們后臺有相應的數據內容,前臺有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相應的技術,兩者結合起來,由此讓老師在課堂當中的角色可能更多由一個傳統的授課人開始變得更加關注學生的成長。”
同時,熊立告訴億歐教育,如果人工智能未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提高效率、提高信息傳播速度的話,在倫理和道德方面,老師就可以花更多時間關注在“育”上,教的部分,未來人工智能可能會比傳統的老師做得更好。
他還提到,網龍在過去十年當中,通過內容、技術形成了一系列的工具,但其未來希望能夠形成更大的全球學習社區,為所有人能夠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