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攝影記者 李劍銘
青煙拂渚,微風欲來
嘉興是江南水鄉名城、園林城市
又是歷史文化名城
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但卻面臨著“白天靚夜間不亮”的尷尬
日前,嘉興市建設局、市品質辦舉辦夜景亮化規劃學習培訓會,市品質辦風貌提升組、夜景亮化組,南湖區、秀洲區、經開區品質辦分管領導和建設單位等相關人員參加會議。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嘉興市中心城區夜景照明總體設計》目前已經通過專家評審,日后各個新建或改造的項目中,但凡涉及到夜景照明,都要在這一總體設計的框架內開展,遵照總體設計的理念和思路。
補齊功能照明短板
陳女士家住昌盛路附近
平時在南湖區一個大型商場工作
輪到晚班的時候要21點多才能回家
騎電瓶車經過中環南路一些路段的時候,感覺特別暗,希望能把兩邊非機動車道照得亮一點。
比如中環南路越秀路路口往西,機動車道上光線很足,但是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上幾乎沒有什么亮光,燈光都被機非隔離帶中間的樹葉子遮住了。
在我市目前大力度推進的
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過程中
居民們在訴求方面
也都提到了功能照明的想法
居民陳桂珍向社區反映
我們小區只有一幢樓,但是住戶普遍都是年齡比較大的人,光線不足對我們來說真的不太安全。
嘉興市建設局副局長、市品質辦夜景亮化專項組和老舊小區改造專項組組長陸蕓:
在前期調研過程中發現,我市的夜景功能照明存在部分缺失,嘉興的夜景亮化不足,在周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環境下,已經成為我市的一個短板。不管是提升城市品質、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首位戰略,還是提升市民獲得感,都要求我們做好夜景照明亮化這篇文章。
嘉興市中心城市夜景照明總體設計項目負責人、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韓明清教授:
我市目前的夜景照明存在缺乏層次、炫光強烈、文化主題不明顯、色調雜亂等幾大短板,整個城市的功能照明和景觀照明發展缺乏規劃的引導和控制,導致了照明建設整體水平不高,各個項目的建設施工較為隨意,整體亮化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
?嘉興中心城市部分地段的光污染較為嚴重,照明和廣告燈光缺乏協調;
?在南湖及環城河方面,樹木、橋下投光燈亮度過高,炫光嚴重,破壞整體城市夜景塑造效果;
?道路方面,電子屏、電子警察抓拍燈、路燈、燈光小品等炫光嚴重。
用簡潔的手法點亮重要節點
資料圖 攝影記者 朱駿
6月底,南湖周邊的壕股塔“亮”了起來
這是韓明清參與的第一個夜景亮化項目
受到了市民的廣泛好評
韓明清表示
我們用到了“見光不見燈”的手法,把燈具都隱藏在建筑物內部,用不同層次的光源,把壕股塔呈現出立體的效果。
隨著科技的進步,led燈的色彩選擇范圍越來越大,但并不是越絢麗就一定好看。
《嘉興市中心城區夜景照明總體設計》
規范范圍分二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嘉興市城市總規確定的中心城區范圍,面積為257.29平方公里,是夜景照明總體規劃綱要編制深度。
第二層次為二環以內的核心城區范圍,面積約26平方公里,是夜景照明詳細規劃編制深度。
韓明清表示
我們用圣地之光、人文之光、活力之光和品質之光,來塑造嘉興城市地標、品味醉美嘉興、敘述嘉興映像、展現國際風范。
活力之光
反映的是嘉興的“運河情”
“運河抱城、八水匯聚”,嘉興因河而興傳承千年,一湖一河,相得益彰,將用燈光來講述嘉興故事,改善環城河周邊的炫光,淡化河面和陸地之間的交界,讓陸地上的光線自然投射到水中。
資料圖 攝影記者 朱駿
水文之光
反映的是嘉興的“江南韻”
重點在步行空間的打造。
水是嘉興的魂,影是水鄉的韻。在江南雨巷之中、在小橋流水之上,建議使用水光燈以及落影的手法,從樹上投射燈光,在地面或者水面上呈現水光瀲滟、明暗有序的事物輪廓。
在城市照明需求上
將分為四類照明區
? 商業娛樂集中區,人流集中,能充分體現城市的活力。
? 體育、醫療、科研等區域,夜間人流量少但是城市夜間景觀的重要部分。
? 行政辦公、居住、綠地等區域。
? 市政公用設施、特殊用地,對夜間環境亮度嚴格控制。
根據不同區域重要性確定不同亮度等級,按不同照明分區確定不同的亮度指標。
資料圖 攝影記者 朱駿
目前,我市已經選取了7個夜景亮化試驗段,包括月河試驗段、南湖大道試驗段、環城河試驗段等。
陸蕓透露
從市品質辦成立以來,我們就開始著手夜景亮化規劃編制的相關工作,在試驗段成果滿意的基礎上再進行擴面。
與總規配套的是,我市還出臺了一個夜景照明的管控辦法,以便更好地對總規進行把控落地。
在本次夜景照明控新改舊的過程中,采用的全部都是綠色環保燈具。
資料圖 攝影記者 朱駿
以南湖景區湖心島的照船燈為例,新燈具的功率是150w,比原用燈具能耗下降了24倍。
據悉,我市還會考慮智慧路燈的使用,根據不同時間段對燈光照明的不同需求來智能調節路燈的亮度,以達到更加節能環保的效果。
讓我們一起欣賞下規劃效果圖
這樣的效果美不美
?
來源:嘉興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