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全國新增風電裝機同比上升20.7%至9.1吉瓦,風電投資增速顯著提高。截至6月底,全國累計規模以上風電裝機容量為192.7吉瓦,同比增長12.2%,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新項目投資方面,首6個月全國主要發電企業完成風電電源工程投資20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5.3%。
在2017年及2018年新增投資持續表現疲軟的情況下,2019年電源投資增速錄得強勁反彈。根據國家發改委5月份時發布的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對于2018年之前/2019年至2020年間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需在2020年/2021年底之前完成并網投產,否則將不再享受國家補貼。為確保已核準項目的電價水平,各發電企業普遍明顯加大了儲備項目的開發力度,我們預計今明兩年行業將出現新一輪的“搶裝潮”。而且由于項目排期的緣故,現階段已開工的項目預計將集中于今年下半年完成投產,因此我們預計新增裝機增速將自3季度起持續提升。2020年新增投資的規模將更加龐大,2019、2020年的平均裝機增量預計為每年25-30吉瓦之間。但與此同時,與新核準項目有關的林地、環保政策以及電網的接入要求仍較為嚴格,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項目的實際完成情況造成影響。綜上所述,我們目前預測2020年末全國的風電并網容量將達到240吉瓦左右,折合“十三五”期間的復合增速約為13.2%。
2019上半年全國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11.5%至2,145億千瓦時,大部分地區現已基本消除限電問題。
上半年全國累計風電利用小時數為1,133小時,同比微跌0.9%,主要是由于風資源的同比小幅回落。
分區域來看,東三省的風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同比小幅增加105小時,西北地區同比提升23小時。
上半年全國的平均風電限電率同比下降4.0個百分點至4.7%,棄風量同比減少77億千瓦時。目前仍存在部分棄風限電情況的地區主要包括新疆、甘肅以及內蒙古,三省(自治區)上半年的合計棄風電量為86.2億千瓦時,占同期全國棄風總量的82.4%,其余的省份或地區已基本消除棄風限電問題。我們預計2019年全國累計風電利用小時數可達2,150小時左右,平均風電限電率將大概率維持在5.0%以內,于年底時提前達到十三五規劃中的限電率要求。而隨著限電率的下降空間減小,預計未來2-3年內全國年平均風電利用小時將在2,250小時左右達到瓶頸。
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正式出臺,將從制度上保障的長期發展空間。此次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聯合印發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實質上即為之前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在經過3輪征求意見稿之后,正式的文件在配額約束上更加靈活,并且本次通知并無涉及到與可再生能源補貼相關的內容,文件旨在優先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的問題,為平價之后的清潔能源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完成消納指標要求的方式仍以認購綠證為主,此外承擔消納責任的市場主體還可以向當地電網或者售電公司購買其超額消納量,雙方自主確定轉讓價格。各省2020年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的指標要求基本與第3版征求意見稿一致,部分省份或地區的要求略有下調,主要是考慮到地區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情況、用電量增速以及清潔能源基地的建設等因素。我們認為配額制的出臺將有效提高今明兩年全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水平。由電網企業承擔配額權重實施的組織責任,可以降低政策執行阻力,保障執行效果。而且明確了兩大類承擔消納責任的市場主體,配合明確的獎懲措施,使得用戶側消納的責任更加清晰。此外,由于現階段綠證的價格仍相對較高,或將促使清潔能源消納情況有待提升的省份或地區加大自主開發清潔能源項目以完成消納要求。而到了2020年及以后,市場會涌現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平價項目,彼時綠證的價格將主要取決于供求關系。
來源:國際能源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