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百萬欠薪案"是如何出籠的?
"百萬欠薪案"是如何出籠的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檢察院監督虛假訴訟系列案始末
與相關當事人把借款變成欠薪,通過虛假調解后向法院申請執行,以期在財產執行分配中優先受償。沒想到,這位公司老板導演的騙局被檢察官識破了。日前,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法院采納了檢察建議,撤銷了18份因當事人虛構討薪事實作出的民事裁定,并對相關執行案終結執行。據了解,在這起虛假訴訟案中,已有6名涉案人員被刑事立案偵查,其中老板黃某水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六個月,并處罰金1萬元。
欠薪案疑點叢生
黃某水是福建某油脂有限公司、龍巖某電氣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16年8月,他所有的兩家公司因所欠到期債務無法償還,該電氣公司名下的廠房和土地被新羅區法院查封,擬進行拍賣。
2018年6月,新羅區檢察院開展協助農民工討薪專項監督。在走訪中,檢察官發現,法院及勞動監察部門受理向兩家公司追索勞動報酬的當事人,遠高于公司職工數。黃某等18名被欠薪的當事人從向調解部門申請調解、到達成調解協議,再到法院確認調解協議制發裁定書,僅在一天內全部完成。
翻閱卷宗材料,檢察官還發現:一名被欠薪13萬余元的當事人,在調解中只要3萬元就認了?而公司出具給一名討薪者5萬元的欠條,在調解中竟然達成了欠薪10萬元的協議!
聽取匯報后,該院領導要求追根溯源,查清來龍去脈,還原事實真相。
檢察官調查核實
“這里面一定有蹊蹺?!痹撛好裥袡z察科負責人分析說,揭開真相,最核心的是弄清黃某等18人是不是該公司的職工?是否存在合同勞動關系?檢察官的調查核實隨即展開:通過與法院、社會保障、公安機關等部門的密切協作,調取涉案人員在各部門中的相關數據;走訪涉案企業處所地、案件當事人實際居住地的基層組織,多角度、多維度收集當事人實際勞務關系的相關證據,最終確定了黃某等18人均為近親屬關系,其中,15人社保繳交記錄不在本轄區,他們也不是上述兩家公司職工。
再從銀行查詢相關賬戶,獲取了黃某水按月向黃某等人賬戶存入固定數額錢款的事實。經分析研判,確定這些款項為黃某水向借款人支付借款利息的轉賬記錄。種種證據表明,黃某水等人有虛假訴訟之嫌。
2018年7月,新羅區檢察院將線索移送公安機關,并啟動查處虛假訴訟檢警三級聯動機制,與警方商定偵查方向及訊(詢)問方案,派員與辦案民警共同赴異地對黃某等人進行取證工作,協助公安機關全面查清該虛假訴訟系列案。
隨著偵查深入,這起在當地涉案人員最多的虛假訴訟案浮出水面——
2015年,黃某水分別向黃某等人借款共計125萬余元,用于公司資金周轉。債務到期,黃某水無力償還。2016年8月,因所欠的各種債務無法償還,電氣公司名下的廠房和土地被法院查封,擬進行拍賣。在此期間,轄區調解委員會受理黃某水公司職工追索勞動報酬系列訴求,黃某水借機與黃某等債權人商議,共同虛構兩家公司拖欠他們工資款157萬余元,以期參與拍賣款的執行分配中享有債務清償優先權。
2017年1月,黃某水與黃某等18人偽造了157萬余元虛假勞動債權的相關材料,向該區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解決訴求,達成虛假調解協議后,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該區法院先后作出確認前述虛假調解協議18份民事裁定。同年2月,黃某等13人先后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黃某水與黃某等18人達成的調解協議與事實不符,存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情形?!痹撛好裥袡z察科負責人介紹,查清案情后,新羅區檢察院建議法院對此前確認調解協議案件重新審查,依法對涉及的執行案終結執行程序。截至今年7月9日,法院裁定撤銷之前作出的18份錯誤民事裁定,并對相關執行案終結執行。
造假者咎由自取
辦案檢察官告訴記者,近年來,一些當事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捏造事實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達成虛假調解協議后,騙取法院出具確認調解協議有效的裁定書,并以生效的裁定書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以達到轉移財產、逃避債務的目的,要引起注意。這樣做不僅損害了案外人的合法債權,同時也損害了訴訟秩序和司法公信力,破壞社會誠信。
據介紹,在辦理本案中,檢察機關與當地公安、法院及社會保障等部門密切協作,實現了刑事檢察、民事檢察兩方面同步推進監督,形成了打擊虛假訴訟合力。今年6月18日,因犯虛假訴訟罪的黃某水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六個月,并處罰金1萬元,其他涉嫌虛假訴訟的相關人員,目前正在偵查中。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