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農民干農活本就不易,而在南昌縣向塘鎮棠墅村,這種艱難又多了一重風險。據該村村民熊先生反映,在村子的樹叢中、水田間、田壟上、池塘邊,隨處可見歪歪斜斜的電線桿以及如蜘蛛網般交織的電線,有的電線早已老化脫皮,電線觸手可及,有的地方一根枯樹桿被當成了電線桿使用……不規范用電給村民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幾乎每年都因此發生觸電事故。
■信息日報/信息日報客戶端記者沈冠楠 文/圖
375 >
水田間的電線-樹枝成電線桿
375 >
田間到處是不規范的電線桿
田間遍布不規范電線桿 有的電線僅高過人頭
8月7日,記者來到棠墅村田頭,此時正是水稻耕作之季,田間綠油油的稻葉給酷熱的夏天增添了一絲清涼色彩。然而,走進一處水田時,記者看到,這里聳立著一根根電線桿,彼此間隔距離不過2~3米,而且電線桿高度參差不齊,有的甚至僅高過人頭,每根電線桿上接著4~5根甚至更多的電線,交錯縱橫如“蜘蛛網”,不少電線更是觸手可及。“看著都叫人出冷汗,更別說在這樣的環境里干農活了。”熊先生坦言。
更觸目驚心的是,在棠墅村,這類問題不是存在于個別田地。記者繞村子轉了一圈后發現,村里的旱地、水田、池塘甚至樹叢間,都纏繞著如同蛛網般的電線,甚至有些地方連電線桿都沒有,僅僅是用一根枯樹桿作為電線纏繞的支柱。
排灌站癱瘓多年 村民自己接電取水灌溉
熊先生告訴記者,這些不規范的電線實際上都是村民自己接到田間的,目的是為了抽取地下水灌溉。
原來,盡管村子臨水而建,但村里的排灌站已癱瘓多年,村民只能靠抽取地下水灌溉,可水泵使用離不開電,村民們就自發地從主線路上接了電線、裝了電桿到自家的田中。大多數村民因經濟條件限制,無法安裝正規的電線及電線桿,這就造成了田間遍布大小不一的電線桿的局面。經過風吹雨淋,一些質量較差的電線開始老化脫皮,有的直接垂落到莊稼上,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
“幾乎每年都會發生觸電事故,甚至導致人員傷亡,前不久就發生了一起,直接造成一名男子死亡。”熊先生介紹說。
安全隱患很大 2007年就已向上反映
棠墅村村委會一名彭姓負責人告訴記者,村民都可以到上游的水渠放水,導致上游浪費太多水資源,到下游的棠墅村,就沒有多少水了。沒有水,但田地里的莊稼還是要種,此前是集體從河道里抽水,但由于電費收繳困難又無人管理,加上當時經濟水平落后,因此,集體的排灌站沒過幾年就癱瘓了,導致現在村里家家戶戶都打井取水。據統計,目前棠墅村至少有1口水井,村民以幾戶為單位牽電線自己掛表。
不過,彭姓負責人也坦言,“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確實很大,2007年就向縣人大反映了此事,那時每年都會發生幾起因觸電而死亡的事故,現在只種一季稻,抽水少,觸電的幾率極大地降低了。”
來源:中國江西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