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外動力電池巨頭密集披露了19年q2數據,我們將其季報數據逐一梳理,并對其動力電池業務進行深入分析lg化學:公司只披露二次電池業務數據,2019年h1二次電池收入達213億元,同比增長27%,盈利能力方面,自2017年起二次電池業務已開始盈利,但2019年h1營業利潤率下降至-8%,主要是由于動力電池新產線投入后固定資產折舊加大以及儲能業務爆炸事件導致的一次性損失。
松下:2019年4月公司將動力電池業務由三級部門升至二級部門,開始詳細披露動力電池數據。2018年松下動力電池收入約230億元,由于松下動力電池收入項中不包含儲能等其他收入,因此計算其電池單位成本準確度較高,計算得出2018年松下單位電池售價為0.95元/wh,同期寧德動力電池單價為1.15元/wh。對比二者售價可以看出,松下的單位售價優勢明顯,較寧德單價便宜約17%,主要原因在于nca去鈷后成本下降較大,預計寧德811電池量產后,二者的單價差距有望縮小。
三星sdi:韓國儲能需求減少導致大電池收入出現下滑。公司目前只披露了大電池收入數據,2016-2018年大電池收入分別為56億元、90億元、177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50%,收入占比穩步提升,2016-2018年占比分別為19%、23%、31%。2019年h1大電池收入出現負增長,同比下滑7%,收入占比下降至27%,主要原因為韓國儲能起火事件頻發導致國內需求大幅減少。
ski:公司動力電池業務規模較小,2018年收入只有21億元,占集團收入不足1%。公司動力電池業務一直處于大幅虧損狀態,但已逐步減虧。營業利潤虧損高達19.45億元,營業利潤率-91%,19年q2營業利潤虧損4億元(分季度數據未披露動力電池業務收入),環比減虧1.1億元,其中減虧0.73億元為生產成本降低所致;
關鍵問題探討:與catl高盈利相比,海外電池廠仍處于虧損?我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造成——產能利用率低、設備單線投入較高、原材料成本較高;
1)產能利用率較低是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2018年catl與三星sdi的產能利用率最高,分別為73%與61%,二者當期營業利潤率(catl為凈利率)對應均為正,而松下、lgc的產能利用率均低于50%,ski甚至只有19%,過低的產能利用率使得固定成本開支較高,虧損在所難免。
2)設備單線投入方面較高,以lg化學為例,其大電池單線投入較catl貴4000萬元/gwh。由于動力電池產線的建設周期約1.5年,我們判斷16-19年h1的資本開支將對應2017-2020年的新增產線。換算得出catl的動力電池單線投入為2.3億元/gwh,lg化學大電池的單線投入為2.7億元/gwh,二者相差4000萬元/gwh,我們認為主要原因為1)lg化學的產線為軟包產線,相較方形的單線投入較大;2)寧德的設備投入大部分為國內供應,售價較低;3)國內的土地廠房投入成本相較韓國具有一定優勢;
3)catl對供應商控制能力較強,材料成本優勢明顯。catl過去幾年在材料、設備國產化培育做了大量工作,和一批供應商一起成長,因此對產業鏈資源有較好的控制能力。目前日韓電池廠的主要供應商仍為日韓材料企業,在品質方面相較國內有一定優勢但采購成本較高,隨著國內供應商的生產技術不斷優化,日韓企業已開始導入國內供應商(大部分為b供),預計未來catl的材料成本優勢將有所減弱。
來源:中國銀河證券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