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用飛機中,還需要mode c轉發器,以確定飛機的高度。所有商用飛機和大多數私人飛機,也必須與空中交通管制(atc)系統進行通信,后勤人員與之協調哪些飛機可以在機場滑行、起飛和降落。
這是具有三重保護的系統,避免可怕且致命的駕控崩潰。但對于發展無人駕駛飛機而言,這種被普遍接受且一直行之有效的國家空域安全系統,必須要改變了。
無人機駕駛管理系統有點像“安全帶”
沒有任何飛行器可以不用人眼、atc等避免碰撞。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現,或許可成為人類眼睛的替代品。而這些空中飛行器必須依賴這樣的新系統,要求當前的空域生態系統能夠實現數字化實時運行。
按照業內預測,無人飛行器交通管理(utm)系統將與今天的atc系統實現無縫集成。
utm努力實現每個用戶航班計劃細節數字共享,讓每個無人機飛行員對空域具有相同的動態感知。這樣,當無人機在天空飛行時,他們就能知道自己的飛行器是否阻礙了其他飛行器交通。
事實上,airmap和unifly公司正在開發這樣的系統。
雖然utm是個好主意,但很難將這樣的系統標準化,因為幾乎不可能說服或要求每個飛行員使用它,就像總會有汽車司機不系安全帶一樣。
實時傳感器和避障系統聯手護駕
因此,必須考慮在utm之上,設立一層確保空域安全的解決方案。
具體而言,將mode c應答器變成一種自動監視廣播(ads-b)傳感器,這種增強傳感器可以在飛機與其他飛行器之間傳輸信號,提供高效率的實時精度,幫助飛行員或飛行器控制者實時共享并感知當下的空域交通狀況。
作為安全的最后一個關鍵環節——無論出于何種原因,如果有飛行器沒有進入其在utm系統中的飛行路徑,或者沒有可用的ads-b傳感器,那這類無人機就需要一個相當于飛行員眼睛的設備,來幫助避免碰撞。目前,bessemer投資組合公司iris automation開發了一種系統,可以為無人機提供“天空之眼”。
它使用帶有攝像頭的小型模塊,提供實時的機載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算法,能檢測、跟蹤、分類,并在必要時避免無人機在空域中碰撞其他物體,確保整個飛行過程安全。
報道稱,目前,iris是唯一一家擁有超出視覺距離(bvlos)豁免的faa公司,這種設備也是市場上唯一經過認證的檢測和避障(daa)系統,只有350克重,可以放在手掌上操作。
無人機滿天飛需各方共同擁抱新技術
或許有一天,無人機將無處不在,飛行在我們頭頂上空,以防止災難并確保人類生活更安全、更輕松。
為了實現這一切,飛行員、無人機用戶、制造商和faa需要接受使用新的數字技術和生態系統。只有當大家都這樣做了,與無人機技術相關的無限可能性,才可能更快、更好地實現。
來源:環球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