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藝、高冬明、曹士信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前,有一種觀點認為,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是信息化的三個階段,智能化是信息化的組成部分。然而,從目前的情況和發展趨勢看,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的新型智能化已經在影響廣度、深度和速度上有了質的飛躍,完全可以脫離信息化“自立門戶”,成為獨立于信息化以外的單獨一“化”。具體分析,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根本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依托物質基礎不同。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是在不同的時代背景條件下分別產生的,各自依托的是工業時代、信息時代和智能時代的不同物質基礎。機械化依托的物質基礎主要是動力設備、石化能源等物理實體及相關技術,信息化依托的物質基礎主要是計算機和網絡硬件設備及其運行軟件。智能化的重要前提是信息化,依托的物質基礎主要是高度信息化以后提供的海量數據資源、并行計算能力和人工智能算法。
戰斗力生成模式不同。機械化主要通過增強武器的機動力、火力和防護力提升單件武器的戰斗力,以武器代際更新和擴大數量規模的方式提升整體戰斗力。信息化主要是通過構建信息化作戰體系,以信息流驅動物質流和能量流,實現信息賦能、網絡聚能、體系增能,以軟件版本升級和系統涌現的方式提升整體戰斗力。智能化則是在高度信息化基礎上,通過人工智能賦予作戰體系“學習”和“思考”能力,以快速迭代進化的方式提升整體戰斗力。
建設發展目標不同。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機械化的對象主要是陸軍,其目標主要是提升陸軍的機動力、火力和防護力,使陸軍跑起來飛起來。機械化的最終目標,是使各軍兵種武器裝備的火力更猛、速度更快、射程更遠、防護更強,各項機械性能指標達到最優。信息化的最終目標,則是使人或武器裝備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以恰當的方式獲得和運用恰當的信息,信息獲取、傳輸、處理、共享、安全等各項性能指標達到最優,實現戰場透明化、指揮高效化、打擊精確化、保障集約化。智能化的追求目標,是不斷提升從單件武器裝備、指揮信息系統,直至整個作戰體系的“智商”,并同步提升其可靠性、魯棒性、可控性、可解釋性等相關性能指標。由于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還無法準確估量,發展潛力非常巨大,目前還看不到其發展極限或者說“天花板”,因而也難以設想智能化的最終目標。
體系固有弱點不同。由于運行機理不同,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作戰體系有著各不相同的固有弱點。機械化作戰體系的固有弱點,是其高度依賴以石化燃料及其衍生品為主的作戰能源,一旦截斷機械化軍隊的后勤保障線,就等于截斷了它的生命線。信息化作戰體系的固有弱點,是其高度依賴信息網絡,存在著隨時被網絡攻擊破壞并導致整個作戰體系癱瘓的危險。智能化作戰體系的固有弱點,是其高度依賴難以被完全“信任”的人工智能系統,特別是進入人工智能發展的高級階段后,智能化武器裝備的運轉和智能化指揮信息系統的決策,有可能偏離設計者的預期目的,甚至可能造成整個作戰體系的失控。
來源:光明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