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84 >
599 396 >
早在2016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十三五”期間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藍圖。《規劃》中明確,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臺以上。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培育3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
智庫專家:
財政部國有資產管理雜志社武志強
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我國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制造業“機器換人”漸趨成為主流,從2016年開始,機器換人成為企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另外,隨著工業機器人的價格在不斷降低,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巨大潛力吸引了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庫卡、發那科、安川和abb的高度關注,相繼加快了在華市場的布局。
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汽車工業和電子電氣工業、弧焊機器人、點焊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等在生產中被大量采用。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較為完整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高端市場占有率達到45%以上。面對國內這一大藍海,國內許多互聯網企業、傳統制造行業的頭部企業紛紛布局機器人產業。
國內較早進入該領域的新松、哈工大機器人集團、遨博、珞石、大族等各大機器人企業紛紛增加研發投資,并推出新品,以節卡、艾利特、揚天科技等為代表的創業公司也競相入場,并獲得千萬以上vc融資。
機器人產業應成為山西轉型升級的有力抓手
599 396 >
廣闊的省內市場:作為資源型省份,山西在制造業、建筑業、農業等方面對機器人需求空間巨大。比如煤炭等采掘業,煤礦機器人是智能煤礦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方向,研發煤礦井下生產作業、安控、應急救援類各崗位機器人及平臺,全面替代人工作業,將有效提升現場管理水平、降低事故風險、保障煤礦職工人身安全,對煤炭行業的安全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豐碩的科研力量:太原理工大學基于鑄型數字化加工的汽車復雜零部件無模化快速制造技術和智能裝備的機器人技術已實現布局,以汽車發動機缸體無模組裝制造為例,通過數控加工和激光燒結直接加工砂型,組裝澆注出合格鑄件,提高了速度和精度,降低了制造成本,為汽車、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機械、船艦等行業新產品開發提供技術支撐,具有重要的社會和現實意義。
2018年11月,中北大學楊瑞峰、張治民教授入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專家,分別負責“多模態融合的機器人自然交互”“復雜曲面壁板結構攪拌摩擦焊接機器人技術及系統”重點專項。
2019年2月,中北大學向太原一家科技公司轉讓“多功能無人探測機器人”專利技術;同月,山西首個煤礦機器人項目——井下危險氣體巡檢履帶式機器人項目已落戶清徐,該項目由我省本土企業自主研發,問題導向、直面一線,以此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成果已在三晉大地遍地開花。
扎實的生產力量:近年來,大批省內本土民營企業涉足自主研發機器人技術領域,生活家用、學習、娛樂、仿生等多類型機器人已成為研發重點領域;而以我省高端制造業龍頭——太原重工集團為代表的“國家隊”,則以水下機器人為重點,以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為研發核心,致力于數字化高端裝備制造,在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裝備、自動化系統集成領域,發揮著自身多年在自動化系統集成及工業制造行業的應用優勢。國民共進,為山西的人工智能行業貢獻著一份力量。
作為內陸省份,山西只有高度重視、及時布局,才能在未來產業博弈中占得一席之地。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技術是制造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引擎,是我國由“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跨越的必由之路。當前山西省正由“一煤獨大”的資源型經濟結構向煤與“非煤”齊頭并進,在省委省政府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背景下,應集合省內在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科研、產業、市場等資源與優勢,全力推進智能機器人制造產業,使其已成為山西省裝備制造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和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山西該如何彎道超車
360 >
宏觀布局,理性引導:政府部門應制定嚴格的行業規范,促使機器人產業理性發展,從機器人產品推薦檢測認證、企業資質、質量要求等方面提高產業門檻;由應用企業市場化牽頭,成立省級專項發展指導機構,以市場為導向,重點研發基礎應用前沿技術;不以所有制論、不為親疏遠近論,以市場化指標選取、培育重點龍頭企業,帶動產業整體質量提升;簡化對企業的補貼標準,建議采用按銷售額階梯退稅的方式,防止各類騙取補貼的行為。
面向市場,重點布局:我省在機器人產業基礎上相對較弱,而國內工業機器人的市場目前競爭已趨白熱化,如何避免資源浪費、同質化競爭,成為重要課題。對比之下,服務機器人與國外處于同一水平,完全商業化成功的企業暫未出現;同時,面對服務機器人千億級的市場空間,資本將繼續持續涌入,物流、教育、醫療機器人有望逐漸放量。其中,隨著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與物流自動化水平不足的矛盾激化,僅2017年,物流機器人銷量已達1.29萬臺,同比增長103%。京東、阿里、蘇寧等電商巨頭加快推進物流機器人的常態化運營,申通、圓通等物流巨頭加大無人倉布局,物流機器人已成為市場風口。故建議引導金融企業與創投機構,重點布局物流機器人、教育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產業領域。
彎道超車,另辟蹊徑: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目前機器人產品尚不能滿足用戶智能化需求,人機交互、柔順控制、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關鍵技術嚴重制約服務機器人發展。隨著機器人市場競爭的加劇,國產機器人的價格優勢越來越小,且由于缺乏核心零部件技術,在成本、技術、應用上,都處于被動狀態,因此,核心技術的突破成為國產機器人市場爆發的希望。
來源:澎湃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