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星研發的國內首個3d縫紉機器人。通訊員 傅磊 攝
裝備是工業的基礎,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核心就在于提升裝備。因此,我市在推進“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工程中將高端裝備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我市高端裝備產業的一個典型,該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成功推出可應用于汽車內飾的自動3d縫紉機器人,不僅打破了國外企業壟斷,更成為了國內目前唯一掌握相關技術的企業。
機械臂精準縫紉
生產效率提高50%
“只要工作人員按下啟動鍵,裝載著縫紉機頭的機械臂就開始精準縫紉,短短90秒,一張汽車中控臺蒙皮的縫紉作業就完成了。”在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驗室,項目經理吳煥森指著一臺最新研發的機器對記者介紹,“這是國內首個3d縫紉機器人,可應用于汽車內飾,一舉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
這臺看似笨重的機器人,運行起來卻十分輕盈、精準。“縫紉精度可以精確控制在像頭發絲粗細的范圍,同時還能更換不同類型的縫紉機機頭,完成三維曲面的精細縫紉及眾多領域的復雜縫紉需求。”吳煥森表示,這項技術先后攻克了機器人縫紉控制技術、視覺識別技術以及系統集成技術,它將生產效率提高了50%。
為了搶占“智能”制造新高地,幫助紡織企業智能化改造,慈星積極利用自身智能制造優勢,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并積極與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和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通過在智能控制、產品在線檢測、生產流程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進行技術創新,推動傳統企業向“智慧企業”的轉型。
在集團副總經理李立軍看來,智能制造是傳統紡織行業未來轉型的必然之路,在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智能制造的變革是傳統制造業走出當下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夠助力企業提高利潤率,增加核心競爭能力。
早在2006年,慈星股份就開始從事智能針織裝備的研制與生產;2013年,公司開始布局機器人產業鏈;2018年公司推出針織品柔性制造的關鍵設備一線成型電腦針織橫機,讓“3d編織”成為現實。
截至目前,慈星股份共投入數億元資金用于技術研發,累計申請各項專利1300余項,其中獲得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就超過120項,掌握了大量紡織鞋服智能制造領域的核心技術,企業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并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
涌現一批優質裝備企業
成為各自領域單打冠軍
除了慈星股份,目前我市在各個行業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優質的裝備企業,海天塑機、舒普電機、菲仕電機等不斷刷新行業紀錄,成為各自領域的單打冠軍。
2018年,全市高端裝備規上企業工業總產值3723.8億元,同比增長8.4%。引進或合作共建了寧波智能裝備國家檢測中心、寧波市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中英高端裝備產業研究院、浙江大學余姚機器人研究院等公共服務平臺,相繼成立了浙江省海洋材料與防護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增材制造材料技術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實驗平臺,組建寧波工業智能化產學研戰略聯盟,建設寧波市智能成型技術創新中心。
已竣工項目裝備制造(集成)企業根據試點項目開發的系列化裝備(生產線)已實現銷售460余臺(套),新增銷售產值5.1億元,新增利潤9700萬元。
未來,我市的高端裝備產業將以智能制造裝備、專用裝備、其他高端裝備等為主要方向。到2025年,高端裝備制造業力爭產值達到0億元,引進或培育千億級高端裝備龍頭企業1家,10家以上百億元級制造業骨干企業,夯實我市制造業之基。記者 謝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慈星研發的國內首個3d縫紉機器人。通訊員 傅磊 攝
裝備是工業的基礎,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核心就在于提升裝備。因此,我市在推進“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工程中將高端裝備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我市高端裝備產業的一個典型,該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成功推出可應用于汽車內飾的自動3d縫紉機器人,不僅打破了國外企業壟斷,更成為了國內目前唯一掌握相關技術的企業。
機械臂精準縫紉
生產效率提高50%
“只要工作人員按下啟動鍵,裝載著縫紉機頭的機械臂就開始精準縫紉,短短90秒,一張汽車中控臺蒙皮的縫紉作業就完成了。”在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驗室,項目經理吳煥森指著一臺最新研發的機器對記者介紹,“這是國內首個3d縫紉機器人,可應用于汽車內飾,一舉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
這臺看似笨重的機器人,運行起來卻十分輕盈、精準。“縫紉精度可以精確控制在像頭發絲粗細的范圍,同時還能更換不同類型的縫紉機機頭,完成三維曲面的精細縫紉及眾多領域的復雜縫紉需求。”吳煥森表示,這項技術先后攻克了機器人縫紉控制技術、視覺識別技術以及系統集成技術,它將生產效率提高了50%。
為了搶占“智能”制造新高地,幫助紡織企業智能化改造,慈星積極利用自身智能制造優勢,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并積極與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和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通過在智能控制、產品在線檢測、生產流程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進行技術創新,推動傳統企業向“智慧企業”的轉型。
在集團副總經理李立軍看來,智能制造是傳統紡織行業未來轉型的必然之路,在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智能制造的變革是傳統制造業走出當下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夠助力企業提高利潤率,增加核心競爭能力。
早在2006年,慈星股份就開始從事智能針織裝備的研制與生產;2013年,公司開始布局機器人產業鏈;2018年公司推出針織品柔性制造的關鍵設備一線成型電腦針織橫機,讓“3d編織”成為現實。
截至目前,慈星股份共投入數億元資金用于技術研發,累計申請各項專利1300余項,其中獲得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就超過120項,掌握了大量紡織鞋服智能制造領域的核心技術,企業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并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
涌現一批優質裝備企業
成為各自領域單打冠軍
除了慈星股份,目前我市在各個行業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優質的裝備企業,海天塑機、舒普電機、菲仕電機等不斷刷新行業紀錄,成為各自領域的單打冠軍。
2018年,全市高端裝備規上企業工業總產值3723.8億元,同比增長8.4%。引進或合作共建了寧波智能裝備國家檢測中心、寧波市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中英高端裝備產業研究院、浙江大學余姚機器人研究院等公共服務平臺,相繼成立了浙江省海洋材料與防護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增材制造材料技術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實驗平臺,組建寧波工業智能化產學研戰略聯盟,建設寧波市智能成型技術創新中心。
已竣工項目裝備制造(集成)企業根據試點項目開發的系列化裝備(生產線)已實現銷售460余臺(套),新增銷售產值5.1億元,新增利潤9700萬元。
未來,我市的高端裝備產業將以智能制造裝備、專用裝備、其他高端裝備等為主要方向。到2025年,高端裝備制造業力爭產值達到0億元,引進或培育千億級高端裝備龍頭企業1家,10家以上百億元級制造業骨干企業,夯實我市制造業之基。記者 謝斌
來源: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