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中國衛生信息技術/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交流大會在西安召開,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會上頒發了“2019醫療健康人工智能應用落地30最佳案例獎”。
其中,微醫和浙大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共同支持的溫州市人民醫院項目、哈爾濱南崗區新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項目,從全國上百個落地案例中脫穎而出,獲得該獎項。其中,新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獲獎單位中唯一一家基層醫療機構。
613 459 >
“在家門口20秒就能查出病,太方便了”
新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所具有50多年歷史、中醫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著轄區9.18萬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及各種慢性病診療的同時,還負責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十四類、五十六項服務。在58名醫護工作人員中,高級職稱7人,研究生學歷2人,中心一直在思考如何通過先進技術提高服務能力、更好地管理轄區居民的健康。
2018年12月,在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支持下,新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入“ai眼底照相機”,并以黑龍江省第二醫院作為上級醫院,為轄區老年人篩查眼底病,發現異常可以現場與省二院的眼科專家連線。
69歲的李阿姨(化名)患有糖尿病多年,是眼底疾病的高危人群。在一次隨訪中,李阿姨參加了中心的人工智能眼底篩查活動,20秒不到,“人工智能醫生”提示異常,眼底照片、數據自動發送到省二院眼科主任王浩雪的網絡端口,王浩雪看了眼底照片,和阿姨溝通后給出初篩意見:疑似高度近視眼底,建議眼科專科就診,散瞳查周邊視網膜,做oct,定期復查。
“不用起早去醫院排隊,在家附近就能查出眼睛有沒有問題,而且很快就有結果,有問題還能馬上連線大醫院醫生,太方便了,”說起這次檢查,李阿姨贊不絕口,還叫上家人和社區其他居民來參與篩查。
625 494 >
據了解,87%的糖尿病患者就診于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但眼科醫生數量少,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類致盲的眼病多在三級醫療機構診治。王浩雪說,眼底病變已經成為重要的致盲因素,有些眼底病進展特別快,比如濕性老年黃斑變性可在短短2-3個月內造成失明,所以眼底病的早期診斷治療尤為關鍵。如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在早期篩查中及時發現,并盡早治療和控制,將極大減緩和降低患者失明的風險。
據了解,“ai眼底照相機”是微醫與浙大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共同研發,通過學習訓練十幾萬份高標準的眼底照片,實現眼底病變的智能識別。目前可支持8種眼底疾病的篩查,單病種識別準確率達99%,糖網病可以支持國際標準五分期識別,眼底糖網病篩查系統還有望成為國內第一批獲批的cfda 3類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同時,結合醫聯體的遠程會診、上下聯動、雙向轉診,篩查出異常的同時,有眼科專家及時指導,大大增強了基層的服務能力。
新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引入“ai眼底照相機”以來,中心完成了1000多老年人的眼底篩查,查出130多人有不同程度的眼底疾病,轉診數十例。
“人工智能輔助 工作更高效了”
溫州市人民醫院是1913年成立的百年老院,同時也是溫州市婦幼保健院,婦幼在浙南閩北具有深厚影響力。2018年3月15日,溫州市人民醫院與浙大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微醫集團三方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啟動浙大睿醫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基地,開發能綜合輔助醫生疾病診斷的醫學人工智能云平臺。同年12月,微醫中標溫州健康大數據分析與服務系統項目,推動微醫全套人工智能應用在溫州7家醫院的試點。
至今,陰道鏡宮頸癌病變輔助診斷系統、全科輔助診斷系統、眼底病變輔助診斷系統等人工智能應用均已落地溫州。
溫州市人民醫院的創新實踐得到溫州市市委領導認可,經驗被寫入《探路者》。溫州市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健康醫療信息化、智慧化建設,是為了構建醫療衛生服務新模式,提升患者就醫便捷性,合作后借助三方在醫學、臨床、信息化技術和醫學人工智方面的研究基礎,使醫院及基層醫院接診能力和診療水平大幅提升,有效提升患者的診療質量,提高健康保障水平。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