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機器人在隧道中來回穿梭,大屏顯示著各類數據,像樂高模型一樣自由組合?!边@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而是真實發生在位于地下幾十米深的電纜隧道里。日前,全國首個基于泛在電力物聯網理念的人工智能高壓電纜隧道——220千伏寧莫線電纜隧道,在南京完成升級改造投入運行。
220千伏寧莫線電纜隧道投運于2016年9月,總長5.879公里,下穿秦淮河、國防園、明城墻、清涼山公園等地,為南京城區東西環網輸電線路主通道。
在談到升級改造后的電纜隧道有何不同時,全國勞模、電纜專業領軍人物陳德風深有感觸:“我參與電纜工程建設三十多年,這是我見證的科技含量最高、高精尖設備最多、健康水平最好的電纜隧道,它基本實現了自我感知、自我運檢,真正實現了泛在物聯。”
“過去我們根據設備狀況制訂巡檢計劃,發現電纜設備異常和缺陷,但受巡檢周期影響,無法實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態?!庇兄?0多年一線運維經驗的老師傅錢建新說。一條220千伏高壓電纜線路,如果發生線路故障,至少將影響全市上百家公司、上萬戶居民的穩定用電,不僅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還將導致數千萬元損失。
據國網南京供電公司電纜室負責人王東海介紹,升級后的寧莫線隧道利用多元信息、人工智能、大數據挖掘算法,實現了電纜隧道和線路狀態的實時深度感知?!艾F如今,我們的工作人員只需坐在電纜運行監控中心,就可以實時監測電纜隧道的各類數據?!蓖鯑|海說。
依靠人工智能,實現了電纜線路運檢模式從“事后檢修”到“事前診斷”的本質變革,大幅提升了線路健康水平。未來二十年,這條隧道將是南京市區的東西環網供電大動脈,直接帶來的經濟效益將達數十億。
“就像人的各條中樞神經一樣,升級后的隧道中布置了溫度、濕度、局部放電等各類感知設備,還有智能巡檢機器人、人員精確定位等高精尖設備?!眹W南京供電公司電纜運檢室該項目負責人趙軒介紹。以往由于各種感知設備的標準、協議不一樣,采集的數據相互交叉、無法關聯,形成了一個個數據孤島。
2019年初,在電纜隧道升級改造工作中,電纜室創新提出“數據樂高”理念,構建國內首個電纜精益化管理系統,統一數據接口,打破數據壁壘,打造數據處理最強大腦。
經過處理,電纜隧道中53類800多臺感知設備實時采集的近千條信息被自動整合為11類監測信息。相關聯的設備之間還可以相互校驗、自主分析判斷,實現邊緣計算,得到直觀、立體、準確的信息?!皟H隧道防火這一項,就可以通過環境溫度、隧道煙感、滅火機器人等多重設備進行綜合分析處理,有效發現和消除火災隱患?!必撠熢撍淼肋\檢工作的電纜室檢修班班長鄧鵬介紹。
該系統已經搭建出“人員定位與應急指揮”“電纜設備主動預警”“運行環境智能監控”等五個應用場景?!跋乱徊轿覀儗⑻嵘髷祿治?、計算、整合能力,探索日常運檢場景與能源物聯場景的契合點,打造靈活組合的數據‘樂高’模型。”趙軒說。 本報記者 張 宣文/攝
標簽:
責編:孟濤 崔欣
“機器人在隧道中來回穿梭,大屏顯示著各類數據,像樂高模型一樣自由組合。”這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而是真實發生在位于地下幾十米深的電纜隧道里。日前,全國首個基于泛在電力物聯網理念的人工智能高壓電纜隧道——220千伏寧莫線電纜隧道,在南京完成升級改造投入運行。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