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共創共贏·數字化未來”為主題的“2019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在廈門舉行。施耐德電氣有限公司在峰會上發布了覆蓋數字化配電、智能制造領域多項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并與合作伙伴一起展示了高效基礎設施、智能樓宇、透明工廠、邊緣數據中心等20個行業應用,努力推動其在中國市場的數字化轉型業務。
施耐德電氣總部位于法國,以提供能效管理和自動化、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著稱。該公司于1987年進入中國市場,業務主要集中在樓宇、數據中心、工業和基礎設施4大領域。施耐德電氣中國研發中心是公司三大研發創新中心之一,有超過1000名研發人員,專利累計超過1300個。
施耐德電氣有限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性技術革命帶來了數字化和電氣化兩大趨勢。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大量數據被不斷采集分析,并為更多行業和領域賦能。隨著分布式能源、新能源越發普及,其對數字化賦能的需求也愈發迫切。“數字化與電氣化的相互推動正在催生新一輪能源轉型與工業革命。”
“近年來,施耐德電氣不斷加大對數字化相關業務的投入,并將中國市場視為其數字化轉型業務增長的重要一極。”尹正表示。
5g技術將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快車道。相比于4g技術,5g具備低延時、大帶寬等優勢,將大幅提升生產控制系統的精確度。隨著5g時代到來,工業物聯網將呈現爆發趨勢,b端即企業終端的互聯互通將獲得更多可能性。由此,眾多傳統制造業巨頭及互聯網巨頭等,都將工業物聯網視為企業的下一個增長極。
尹正認為,工業物聯網領域的市場空間十分巨大,有一大批企業將從中獲益,不過“贏家通吃”局面出現的可能性并不大。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施耐德電氣將秉持專業化戰略,聚焦能效管理和自動化的數字化轉型。
尹正表示,企業要實現良好的數字化轉型,需要非常靈活并具有高度開放性的基礎架構和平臺。2017年初,施耐德電氣推出了基于物聯網的數字平臺ecostruxure。該平臺由3層架構組成,可為企業提供可見性和控制方案,能夠在工程成本、調試成本、時間優化等方面節省資本支出,在節能降耗、提高生產率、維護成本優化、提高設備可用時間等方面節省運營支出,幫助企業應對未來更加分散的、數據導向的能效管理模式。
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為例。通過應用ecostruxure,醫院供電系統排除安全隱患和故障的處理時間節省了20%,醫療設備能夠在可持續、高質量的供電環境下運行。隨著故障響應率的提高,醫院用電能耗也下降了18%。
目前,ecostruxure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部署了48萬個安裝現場,涉及2萬名系統集成工程師與開發者、3000家公用事業單位和企業、65萬家服務提供商及合作伙伴。
尹正還表示,企業在推動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注意通過it(信息技術)或ct(通信技術)為ot(運營技術)賦能。“只有能在運營方面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it才有意義。it公司對于傳統行業的設備和ot并不熟悉,不了解其制造工藝和流程。很多企業耗費巨額資金搭建了數字化系統,但落地效果并不明顯。因此,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于必須讓it和ot充分融合,讓it了解傳統行業的流程和ot。”
此外,搭建“朋友圈”對于數字化轉型也至關重要。尹正表示,沒有一家公司或一種技術能解決所有問題,因此施耐德電氣將與眾多合作伙伴一道,為不同領域的客戶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來源:大眾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