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言
只有通過制定和執行嚴格的法律法規,杜絕目前無人機“黑飛”頻發、隨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亂象,才能為無人機的發展營造一個平穩、有序、可控的環境,從而使無人機產業獲得長遠發展。
用無人機來一次“最美俯拍”,是很多人游覽美景時心儀的選擇。隨著消費級無人機的普及,這樣的場景也越來越常見,不過隨之而來的風險隱患也多了起來。端午節期間,在人流如織的平江路發生了一起無人機墜河事件,雖然沒有傷及行人,有驚無險”,但依然給我“們敲響了無人機飛行安全問題的警鐘。
像平江路這樣的人群聚集地能否隨意放飛無人機?答案是明確的,不可以。早在2017年7月,平江路就已張貼了禁飛通告,明確規定除特別批準外,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禁止在保護區域升放無人機,違者將進行處罰。禁飛區域包括機場車站、港口碼頭、景點商圈等人員稠密區域。此次游客在平江路放飛無人機并導致失控墜河,明顯屬于違規的“黑飛”行為。
我們發現,無人機“飛手”破壞飛行規定的行為并不少見,有一些“飛手”甚至任由無人機脫離自己的視線進行盲飛,從而導致嚴重后果。去年5月28日,在成都機場,無人機闖入了飛機起降空域,導致機場跑道停航關閉80分鐘,直接造成55個航班不能正常起降。
“飛手”“黑飛”現象相當普遍,根本原因在于“飛手”們缺乏規則意識,對“黑飛”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估計不足,甚至覺得這是小概率事件,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實際上,有關部門之所以對無人機飛行出臺管控規定,就是考慮到了可能發生的危害。
這種行為不僅害人害己,從長遠來看還會影響無人機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無人機市場高速發展,有預測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91.3億元。不僅如此,隨著技術的成熟和配套設施的完善,無人機能夠在更多領域發揮更大作用。但學會守規則,可以說是無人機產業發展中必須堅持的。
來源:蘇州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