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北京大學獲悉,由該校作為法人單位建設的“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日前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據悉該設施項目批復總投資約17.35億元,新建建筑面積72000平方米,建設周期為5年,力爭本月底開工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程和平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生物醫學樣本可以通過與光、電、磁、熱、聲、力、發射線等發生作用來進行測量,其結果以圖像的方式加以呈現,如我們熟悉的光學顯微鏡、超聲成像、內窺成像、磁共振成像等,這些都是不同的成像模態,它們在分辨率、靈敏度、特異性等方面各有優缺點。多模態融合成像可以融合各種模態,優勢互補,實現各技術性能的最優化。
據介紹,此次獲批的該項目,成像設施主要建設多模態醫學成像裝置、多模態活體細胞成像裝置、多模態高分辨分子成像裝置、全尺度圖像數據整合系統、模式動物與樣品制備平臺及配套土建工程,將建立完備的核心成像設施,從細小的分子到“米”級的人,無縫覆蓋跨越9個數量級的超大尺度范圍,具備動態、高靈敏度、無損觀測能力。同時,裝置間通過全尺度圖像整合系統實現有機對接,形成跨尺度、多模態、自動化和高通量的生物醫學成像全功能研究平臺,實現高端生物醫學影像儀器裝備的“中國創造”,在綜合能力上成為世界一流的生物醫學成像設施。
記者了解到,成像設施建設地點位于懷柔科學城的核心區,將與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綜合極端條件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形成集群效應,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項目建成后將按照“開放合作、資源共享”的原則,面向多用戶、多領域開放,開展科學研究和國內外交流合作。目前,成像設施指揮部正在積極開展開工手續辦理工作,力爭在本月底前動工建設。(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航)
來源:中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