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 >
如果要為上海繪制一張人工智能產業熱力圖,東北角的長陽創谷處于“高亮”狀態:6月初,落子在此的百度(上海)創新中心正式運營,楊浦的創新“朋友圈”自此又收獲一位“大咖”。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這里已累計舉辦各類市級“雙創”活動百余場;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園區內的人工智能企業已超過企業總數的逾五成……
今天,這個拔節生長的活力創新場又一次演繹蝶變——隨著“人工智能應用試點園區”的揭牌,長陽創谷向著打造世界級創谷的目標再次進階。目前,楊浦區已有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309家,其中規模以上核心企業40家,核心企業總產值達106億元;預計到2020年,這里的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有望達到300億元。
邂逅ai生活,喝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能等到營業執照
走進長陽創谷,你可以和ai加持的生活提前來一場邂逅:園區內,無人接駁車四通八達,機器人在道路上清掃,巡更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巡邏;午后有些困乏,喝一杯機器人調制的奶茶提神;久坐辦公室,不妨走進身邊的智能乒乓球艙,盡情揮舞球拍,享受一把運動帶來的酣暢淋漓……
今年,長陽創谷入選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精心研磨下,多種不同的ai技術為園區賦能:
“ai+新零售”帶來新鮮的消費體驗。園內的便利店雖無人值守,但“善解人意”。只要消費者的目光鎖定某一商品時間超過三秒,后臺就會自動采集數據。一段時間后,根據目光熱力值的排名,靠后的商品將被淘汰,留下的是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商品;
645 >
“ai+物業管理”,精準無線定位的除草機器人管理著園區草坪,智能循環回收終端實現可回收物的自助投遞,有效提升物業服務效率和能級;
645 >
“ai+政務應用”,支撐著園區創業者的夢想。由三個集裝箱改造而成的“創廂”,是濃縮版的區政務大廳。在這里,各類政務、法務、稅務服務機器人等智能化的自助服務系統,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政務服務,喝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能等到營業執照。
5g時代的ai園區,“想象有多大,園區就有多大”
長陽創谷內,逾百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遍布園區;充沛的ai應用場景背后,是一支支“硬核”團隊。目前,長陽創谷內,人工智能企業呈集聚態勢,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約20家,ai+教育領域的流利說、ai咨詢行業的埃森哲(中國)數字化創新中心、智能交通領域的愛馳汽車、ai大健康行業的倫琴醫療、智能制造領域的智能云科等,都是各領域的佼佼者。
645 >
關注企業成長的每一步,長陽創谷還提出,將立足于“創新平臺+技術支撐+創新企業+場景應用”,培育四位一體的ai創新創業生態。園區內,各種不同形態的ai創新體驗平臺,也將為一批進入快速成長期的創新型企業提供豐沃土壤。走進埃森哲中國數字創新中心的柔性工作室,創業者可以與專家團隊共同設計并快速開發創新產品和服務的原型。百度(上海)創新中心承擔著ai技術開發者培訓和ai技術資源開放共享以及合作交流的功能,創業者可以在這里共享百度a(ai,人工智能)b(big data,大數據)c(cloud,云)人工智能融合平臺,并使用大數據進行研發創新。
645 >
目前,長陽創谷已實現5g信號園區全覆蓋,為今后人工智能企業開展5g網絡測試、實驗和應用提供基礎條件。“下一步,ai園區的建設目標將瞄準5g。”楊浦區科委副主任沈昕告訴記者,長陽創谷將建設基于3d gis和bim技術的虛擬園區,在物理園區的基礎上打造一個鏡像面的數字孿生園區。誰都可以到這個虛擬園區來選擇自己需要的服務和支持,并在真實園區內實現,“想象有多大,園區就有多大。”
培育ai創新創業生態,形成20個深度應用場景
一直以來,楊浦區注重在人工智能產業鏈各關鍵環節上全面布局。打開區重點產業分布圖,不難發現,人工智能科創企業在這里呈生態群落式分布,并形成創智產業帶、創谷產業帶、環同濟產業帶和濱江產業帶四個片區。
“楊浦區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培育產業高地,通過深化政校企聯動構建協同創新平臺,通過搭建‘創投聯盟’加大企業引進力度,通過示范項目拓展多種應用場景。”副區長丁歡歡透露,未來將在打造生態群落、構建應用場景、協同創新平臺和雙創孵化環境四個環節著重發力,加快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根據楊浦區提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產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要建成一個人工智能特色產業集聚區,培育二到五家人工智能創新標桿企業,形成20個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建設20個以上人工智能應用示范項目,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300億元。
沒有人能確切預測,人工智能究竟會給一座城市的發展注入多大能量,但毫無疑問的是,ai的高光下,生活將是豐富可期。
作者:邵珍
攝影:葉辰亮
編輯:薄小波
責任編輯:顧一瓊
來源:文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