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個性化和社交化使得企業的社交模式、傳播路徑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所以營銷推廣必須轉變模式,必須更貼近社交化傳播的思路。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融入金融行業,傳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提高,并衍生出了全新的金融業態。如何在充滿變革的大時代中,抓住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成為企業家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復旦管理前沿論壇5月26日走進深圳,特邀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副教授、復旦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胥正川為大家帶來《顛覆與融合——人工智能與金融科技的新格局與新趨勢》的主題演講,深入探討如何以“人工智能+金融力量”開啟科創新時代,為智能制造、金融等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沿新思路。
人工智能源于移動互聯網,移動化引發社交化和個性化的興起
當下,人類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互聯網作為平臺技術催生了諸多新科技,包括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等,他們共同構成了我們生活工作和生活的環境,這些技術的發展表征了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目前世界人工智能爆發的源點在于移動互聯網的誕生,它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發展的起點。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每個人器官的延升,這種移動互聯網的深度使用使得人類在行為和心理上均產生了重大變化。
首先移動化帶來了社交化和個性化。得益于手機的普及,通過新技術可以大量采集用戶的行為數據,這就使得服務提供商對于用戶可以非常了解,從而進行精準服務,即個性化。此外,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社交工具以及社交媒體迅猛發展,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人既需要個性化,也需要社交性,智能手機恰好將二者完美結合。
而隨著社交性與個體性的發展,又帶來了傻瓜化、趣味性。未來符合這四大特征的應用才是一個成熟的應用或服務,其背后的支撐點就是智能性。沒有人工智能的加持,這些特點都無法達到。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密不可分
大數據有兩大重要的外部特征:一是大,大數據除了體量大以外,數據維度也較多,它可以深刻地刻畫每個人。二是快,快就是秒級營銷,它可以在秒級內作出反饋,催生了很多全新的營銷模式。
大交易數據和大交互數據共同構成了大數據時代的基礎,從而帶來了數據驅動的智慧型經濟模式。當社會的諸多決策、應用以及模式的推動都以數據驅動并精準導向時,它所帶來的就是智慧城市,智慧經濟。所以數據驅動會引發一系列的變化,從而提升整個社會的效率,這便是智慧經濟的內涵。
如今的社會,已從it信息化進展到了數據技術dt,并逐步過渡到了ai時代,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來看大數據。所謂大數據指的是傳統的數據管理工具難以駕馭的海量、瞬時、多樣化的數據。因為互聯網以及網絡經濟的發展,使得數據源變得更多樣,而今天的數據分析技術跟以往相比有了長足的進步,大數據技術對數據的反應速度加快了,這是大數據時代重要的技術前提。
再看人工智能,它是指與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應的智能技術。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的基礎,大數據通常指的就是人工智能。數據本身對組織而言可能沒有價值,因為只有對數據進行分析利用才有價值,所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某種情況下,是可以作為術語互換的,沒有大數據就沒有人工智能,這是由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工作原理所決定的。
人工智能目前仍“弱小”,但未來潛力無限
簡單來講,人工智能有兩大派別:
一是符號主義,又稱邏輯主義或計算機學派,即把世界的規則用程序數據的方式告訴電腦,讓電腦理解社會的運行是怎么樣的,但整個人類社會的規則很多時候是不明確的,所以這個流派限于停頓。
二是聯結主義,又稱仿生學派或生理學派,即構建空白大腦——神經網絡,然后用數據驅動它,訓練它,使其通過訓練學習掌握一定的智能,如:阿爾法狗。
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取決于三個方面:數據、算法和算力。人工智能的原理首先要構建神經網絡,用大量數據訓練它,然后再構建自我模型,所以叫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
但人工智能的弱項也在于其完全依賴于數據。如果沒有數據就無法訓練人工智能,它的智能來自于數據,也受限于數據。數據不包含的東西,人工智能是無法做出預測和判斷的,所以沒有數據就沒有人工智能。另外人工智能只能針對某一個特定領域,針對不同的領域,必須再構建另一個神經網絡加以重新訓練,效率極低,所以今天的人工智能還是弱人工智能。
弱人工智能有兩個缺點:一是受限于數據,二是其訓練不可跨領域。如今,人工智能的實用價值被放大,日趨一線化和日?;诮M織類的日常慣例工作中會嵌入很多人工智能。這就讓一線員工有了更大的決策權,公司的組織架構更扁平化。它首先取代的就是中層經理,因為信息的上傳下達不需要了,帶來的后果便是某些白領階層消亡。
金融數據服務商kensho創始人預計,到2026年,有33%-50%的銀行從業人員會失去工作。程序分析只需一分鐘,而拿著高達35萬美元年薪的分析師們,需要40小時才能完成,而且質量還不一定比機器高。
在短周期內,人工智能會重新洗牌。但長期來看,即使有波折,人工智能也會堅定地往前發展,雖然目前它仍處于初級階段,但未來前景無限。
金融科技未來三大趨勢:更便捷、更安全、更智能
未來,金融科技(fintech)的發展符合三大特征:
一是更便捷,獲取金融服務的方式將越來越靈活和方便,獲得服務的成本以及便捷程度都將提高。
二是更安全,大數據的加持使得金融避開了諸多風險,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金融運作更安全,數據更完整,對信用的判更精準。
三是更智能,越來越清楚地知道用戶的金融需求,從而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那么對于企業,特別是金融行業來說,應該如何應對fintech所帶來的變化呢?
首先,移動化帶來了社交化和個性化。個性化和社交化使得企業的社交模式、傳播路徑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所以營銷推廣必須轉變模式,必須更貼近社交化傳播的思路。
其次,智能化的發展已經無可阻擋,并帶來了精準化和普惠化。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數據,但并非所有企業都擁有數據。發展人工智能的企業可以提供通用型的人工智能,一般企業再把通用型的人工智能和自身的應用場景相結合,去發展特定型的,基于某個場景的人工智能,這便是賦能。
金融普惠首先是通過提供更加便利的科技手段,使得金融服務可以方便地進入千家萬戶,讓很多高端服務走向低端,普及更多人群,這就是“普”;另外,通過科技手段降低了金融成本,使得用戶可以用更優惠的價格獲得金融服務,這就是“惠”。更將轉變整個企業的運營模式,利潤能力也會得到長足的提高。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金融科技的發展,未來金融產業的發展格局將會呈現兩大方向:
一是大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將采用純線上的模式,提供標準化和規模化的服務;
來源:mba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