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斯達:研發投入快速增長 進口替代空間大
2019-05-28 08:28來源:中媒時訊
原標題:拓斯達:研發投入快速增長 進口替代空間大
中證網訊(記者 萬宇)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了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頭部企業拓斯達(300607),重點了解了公司機器人業務市場發展的推進情況,同時對公司目前自主研發及對進口替代的程度展開了交流。據公司財務總監周永沖介紹,經過長期的發展,拓斯達直角坐標機器人、輔機已達到領先水平,同時在系統集成及自動化解決方案上,公司也處于行業前列,通過加大自研力度,結合公司渠道控制,公司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解決方案領先同行
工業機器人行業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景氣度下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工業機器人產量累計3.23萬臺,同比下滑11.7%,景氣度未見好轉。而拓斯達在行業景氣度下降的市場環境下卻逆勢擴張,體現了強勁的市場競爭力。一季報數據顯示,其營業收入達3.23億元,同比增長80.67%;實現歸母凈利潤3859萬元,同比增長14.55%;實現扣非后凈利潤3757萬元,同比增長27.02%。
資料顯示,拓斯達成立10余年,從最早的注塑機配套設備到直角坐標機械手,再到目前的系統集成、本體制造、軟件開發與工業互聯網四位一體的工業機器人生態系統,公司已構建出一個打通全產業鏈的工業機器人生態系統,這使得公司在產業鏈中的競爭力大為提升。
“比機器人本體更重要的是應用解決方案,客戶為生產線配上機器人只是第一步,能夠真正幫客戶解決生產問題才是最關鍵的。”拓斯達財務總監周永沖介紹說,拓斯達定位于“智能制造綜合服務商”,下游應用場景是切入口,從而為客戶提供整體化的解決方案,并以此需求逆向垂直整合,帶動機器人本體研發制造,以及包括機器人控制系統、伺服驅動、視覺在內的核心零部件研發。“我們希望能為更多的場景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周永沖說。
為了提高技術和服務水平,拓斯達堅持提高自研投入并不斷擴大服務網絡。數據顯示,公司研發投入從2016年的2019.08萬元逐步增加到2018年的6795.81萬元,增幅達236.58%。高投入高效益明顯,公司2016年至2018年營收從4.33億元增長至11.98億元,區間增幅達176.67%。
同時,拓斯達在全國已服務了0余家客戶,包括3c、汽車、新能源等行業的知名企業。
國產替代加速推進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日系和歐美系品牌占據主要份額,但近年來,我國機器人國產化率開始保持穩步增長。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機器人自動化下游需求有所放緩,市場增速同比僅為10%左右,同期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進口量僅為7.03萬臺,同比下降16.5%。而在同期工業機器人下游需求略顯疲軟的情況下,國產機器人產銷量依舊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4.77萬套,同比增長4.6%。而從近幾年的國產替代率來看,我國工業機器人國產替代率也呈穩步上升的態勢,國金證券研究報告顯示,近幾年我國機器人國產化率保持穩步上升的趨勢,至2018年機器人國產化率已達28%。
業內人士介紹,按照產業鏈上中下游劃分,機器人上游為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系統等核心零部件生產;中游為工業機器人本體生產;行業下游是基于終端行業的特定需求而進行個性化設計的系統集成部分。目前行業主要應用領域也集中于汽車、電子等對自動化、智能化需求較高的終端行業。
機器人四大家族中,日系的發那科與安川在數控系統技術及核心零部件上具備明顯優勢;歐美系的abb及庫卡則以本體制造與軟件算法以及工業集成能力見長,但最新數據顯示四大家族近年在華營收均呈放緩或下滑的態勢。例如2018年第四季度發那科中國地區收入僅為241億日元,同比下滑高達56.10%;abb亞洲、中東及非洲合計營收增速僅為2%,而中國地區營收增速放緩是主因;2018年,安川電機中國地區收入1002億日元,同比下滑3.2%。
“目前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均已實現較大突破,其中伺服電機和控制器已經規模化應用,處于技術追趕階段;國產諧波減速器已經規模放量,rv減速器在2018年也突破量產,后續需要的是工藝的打磨與優化。”拓斯達相關人士進一步介紹說。
挖掘增量空間
“目前與拓斯達深度合作的企業已超0家,而且通過多年的發展積累,我們還有一個具有十數萬家潛在合作企業數據庫,一方面我們在梳理并挖掘潛在的有效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我們也在不斷推出新品,前幾天我們還召開了一次“實業興‘幫',提速智造”媒體見面會,邀請客戶、供應鏈、金融、媒體等共100余位代表蒞臨現場。會上我們發布了hq系列惠企專機,并通過“搭平臺、送服務、送方案、降成本、助資金、樹標桿”等幾大形式為智能制造企業助力。通過智能布置和投產,拓斯達將助力更多企業傳播、分享,建立企業核心競爭力,打造行業絕對的標桿。通過智能標桿企業的傳播,加速智造的影響。”周永沖對于近期的市場布局介紹到。
據idc全球機器人研究發布的《中國機器人市場預測(2018-2022)》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機器人市場仍將持續高速增長,2017-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cagr)達到26.9%。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805.2億美元,全球占比高達38.3%。
一方面是看到了行業應用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大,一方面拓斯達在區域性布局也顯得有進有退、有勇有謀。據介紹,拓斯達集合銷售、售前、項目管理,創立了“銷售+解決方案+交付”的“鐵三角”服務模式,業務集中在“五大行業”:包括3c行業、日用/日化行業、汽配行業、光電行業、新能源行業,應用方案在某個領域運行正常后,再向整個行業進行推廣、復制。“鐵三角”模式,則是把交付和解決方案前置,與商務形成一個團隊共同解決問題。
“通過上下一心分工明確,形成團隊作戰,我們方能群體奮斗群體成功。”周永沖表示,而近年來,國家在工業制造領域陸續出臺相關戰略規劃,意在通過搭建智慧工廠,使企業生產過程由自動化向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在政策的引導下,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市場空間仍大有可為。”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