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咨詢公司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1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1億元),至2023年將達到1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20億元)。得益于開放的市場環境和對智能技術的高度重視,中國人工智能應用的確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國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已經占到全球市場的9%。但具體到落地層面,中國目前與全球領先國家還有較大差距:中國目前以單點技術的單點任務型應用為主,而全球市場更為看重實現某一事件或者某一流程的自動化。要在中長期真正塑造智能化競爭優勢,實現數據智能,中國市場需從數據資源開始做好充分準備,從底層基礎硬件到上層應用軟件,從技術創新到成為產品再到應用部署,各個環節均需苦練內功,產業上中下游亦需緊密合作,才能應對多變復雜的市場環境,真正利用人工智能賦能企業、造福社會。
在本次人工智能浪潮中,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從軟件到硬件產品都在快速迭代。新的加速硬件開始融入基礎架構,真正采用深度學習、真正智能化的人工智能軟件系統不斷替換上一代基于規則的系統,新老產品的迭代也刺激商業格局加速分化。
在計算機視覺應用領域,2018年中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規模達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1.6億元),其中平安城市中的安防仍然是其最大的應用場景。金融業使用的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財務票據識別,醫療行業的人工智能輔助醫療影像診斷,零售業的商品識別等也是使用廣泛的應用場景。更為創新的應用則包括生產車間機械設備、核電站設備的外觀檢測以及遙感影像重構分析等。
從市場格局角度來看,商湯科技仍然位居2018年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的首位,曠視科技、依圖科技、云從科技緊隨其后。海康、大華得益于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視和投資,在人工智能相關市場的收入表現越來越搶眼。在垂直行業應用領域,人工智能輔助醫療診斷公司推想科技、匯醫慧影等構成了醫療行業人工智能應用的主體;零售行業創新者如創新奇智、擴博智能、碼隆科技在商業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進展。
在語音語義市場,人工智能應用以消費級產品的智能化和企業級用戶服務的智能化應用為主。另外,除了教育行業的口語測評,庭審的語音轉文字應用也占據了大部分市場。
在消費級語音語義市場,以“免費策略”為主的百度無論是技術還是產品都上了一個新臺階,廣受用戶以及合作伙伴認可。從商業化角度來看,科大訊飛已取得了顯著的競爭優勢,思必馳作為成立較早的企業在語音技術以及定制化服務方面也體現出獨特優勢。在企業級市場,小i機器人在市場表現上仍有一定的先發優勢,后起之秀追一科技提供的新一代智能產品也深受用戶認可。
但是,語音語義市場現階段仍然以簡單的對話為主,人工智能系統生成的文本僅供人類參考,并不能達到直接可用的水平。能夠真正理解意圖、生成直接可用文本的人工智能系統仍處于早期,該市場的所有參與者均需長期投入自然語言理解相關技術的研發。
機器學習是人工智能的關鍵技術,一些企業在開源框架、庫、模型上開發應用,一些企業在自研機器學習算法模型。過去企業對于機器學習更多地采用傳統機器學習做簡單的預測分析。現在,企業已經開始探索采用深度學習來提高預測的準確率和處理非結構化數據,采用圖算法、知識圖譜技術判斷相關性。從應用落地的角度來看,除了反欺詐、產品推薦、量化投資等落地應用場景,行業企業在核心生產場景開始測試機器學習應用,例如核工業設備檢測、交通軌道火花檢測、配電站電壓器障礙評價等。
從市場格局來看,商業化機器學習平臺再次成為焦點。典型的產品既有平臺級公司如百度、阿里云、金山云、華為、aws、微軟的產品,又有明星創企如第四范式、九章云極、美林數據、探智立方等的產品。
從人工智能平臺級企業來看,鑒于人工智能大多以技術組件形式賦能企業應用,因此很多應用都采用基于云服務部署人工智能的形式。從云服務商提供的人工智能能力來看,截至2019年上半年,百度已經提供了市面上最為豐富的人工智能能力,阿里云和騰訊云在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收入方面略有優勢,金山云在圖像審核、智能鑒黃等相關領域獲得明顯優勢,國際企業旗下的azure以及aws在2019年將更多的人工智能能力落地中國。
來源:中國信息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