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腦干誘發電位測聽法
2019-05-28 17:04來源:海之聲無錫學前
原標題:什么是腦干誘發電位測聽法
腦干誘發電位是一種較準確的客觀測聽法。測試時病人無痛苦,不受病人主觀意志及意識狀態的影響,但需要完全放松,也可在睡眠、麻醉或昏迷狀態下進行。
(1)聽覺腦干誘發電位
在較強如60~70db的聲刺激下可從顱頂記錄到7個波形,主要為ⅰ ~ⅴ波,分別由聽神經(發出波ⅰ)、耳蝸核(發出波ⅱ)、上橄欖核(發出波ⅲ)、外側丘系( 發出波ⅳ)、下丘核(發出波ⅴ)產生。聽覺腦干誘發電位的幾個正常值如下:
①各波的潛伏期 ⅰ波的潛伏期約2ms,其余每波均相隔1ms。
②波間潛伏期 即中樞傳導時間,各波間時程用不同刺激強度仍較穩定,因此,可作為中樞性病變診斷的可靠指標,多采用ⅰ~ⅲ波、?!ゲê廷 ゲǖ臏y量,以ⅰ~ⅴ波最常用,一般為4ms。
③兩耳間波ⅴ潛伏期比較 一般差別不超過0 2ms。
④波ⅴ反應閾 成人波ⅴ反應閾一般高于行為測聽閾10~20db,因此可作為客觀聽閾測定;嬰幼兒反應閾比成人高,但與其行為反射閾相對較低,這對聾耳的早期發現有較大價值。
(2)腦干電位描記
①電極的放置 腦干電位測聽為遠場電位記錄,記錄電極放于顱頂或乳突,參考電極置于對側耳垂或乳突,前額電極接地,前置放大器應放于近受試者位置。
②刺激聲信號 多采用短聲,刺激重復率每秒10~20次,疊加1000次;多通過單側或雙側耳機給聲,必要時,對側耳給聲掩蔽,亦可通過揚聲器、聲場給聲;一般采用70db刺激聲強度開始為宜,然后用下降法,每次降低20~10db,至波ⅴ不能再辨認為止。
(3)腦干電反應的臨床運用
①客觀聽力測試 適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兒、嬰幼兒和主觀測試困難的成人,也適用于非器質性聾、職業性聾的判斷、精神或神經系疾病的病人,可通過腦干電位測聽確定其聽覺功能的狀態。
②神經系統疾病的定位診斷 小腦腦橋腫瘤壓迫腦干時,可致各波潛伏期的延長,壓迫聽神經則可致波ⅴ潛伏期延長,甚至消失,雙耳潛伏期比較相差超過0 3ms。
③耳聾的定位診斷 傳音性聾病人,腦干電位測試不能得到滿意結果,表現波ⅴ的反應閾提高,但潛伏期延長。對神經性聾,特別對聽神經瘤診斷,具有明顯的價值:較小腫瘤波 ⅴ 潛伏期可正常,但雙耳差值常超過0 .4ms,隨腫瘤增大,腦干電位變化可更趨明顯,多表現波ⅱ以后潛伏期延長而波ⅰ正常,超過4cm大的腫瘤,將使各波全部消失。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