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疆巴里坤縣大紅柳峽鄉境內,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巴里坤大紅柳峽觀測站的“宇宙暗物質暗能量研究團組”經過3年多時間探索研究分析,目前,已經獲得階段性研究成果。
“我們目前每天收集的數據量大概是4個tb,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收集了400多tb的數據,一般的計算機是沒辦法處理的,所以目前我們是在‘天河2號’上完成了部分數據的處理,處理的結果將以年內發表,為我們下一步的正式的科學成果奠定了一個研究基礎。”據了解,坐落于巴里坤大紅柳峽鄉的暗能量射電探測干涉陣列項目于2014年建設,2015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項目一期投資2000萬元,屬“天籟項目”的實驗陣列。完整的天籟陣列的規模將是現有陣列規模的10-20倍。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紅柳峽觀測站研究員王有剛介紹,2009年,開始在全國各地選擇適宜建設射電望遠鏡的地點。歷經4年時間在新疆,貴州,內蒙,青海等地考察比對篩選,從200余坐站址中最終確定在巴里坤縣大紅柳峽鄉一處偏僻的山坳中。王有剛說:“因為天文的射電信號一般是很微弱的,所以我們要選一個人工干擾特別少的一個地方。同時我們還要考慮水電的供給,另外我們還要考慮地質穩定性。”
截至目前,該項目是目前國內干涉單元數最多的天文射電干涉陣列,也是世界上繼加拿大之后第二個建成的暗能量射電探測實驗項目。今年,“天籟計劃”被納入了中國ska(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探路者項目。王有剛介紹說:“暗能量射電探測陣列的建成,有利于提高我們國家在射電干涉陣列方面的整體技術,我們目前這個陣列是一個實驗陣列,如果我們全‘天籟項目’全部陣列建成的話,那么有可能使我們國家在暗能量射電探測方面處以國際領先地位。”
“暗能量射電探測陣列”,其目的是為了研究宇宙中的暗能量,暗能量是什么呢,探究其又有什么作用呢?王有剛解釋說:“我們宇宙中,只有百分之四的物質是重子物質,比如說我們的水、空氣,以及各個電磁波波段現在能觀測到的,我們宇宙中還有一種比較多的物質,叫做暗物質,我們目前不知道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物質,另外的話,我們宇宙中存在著一種最主要的物質成分,叫暗能量,它是一種更神奇的物質,它主要的作用是使我們的宇宙在加速膨脹。暗能量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物質,目前全世界的科學家都不清楚,我們所建設的這個‘天籟陣列’就是為解決這個暗能量的本質問題而作出的努力的一個項目。”
據了解,國內首個暗能量探測項目,十二五國家863計劃“暗能量射電探測關鍵技術”課題順利通過技術驗收并開始正式觀測。該陣列系統的建成為開展暗能量、快速射電暴、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等探測實驗奠定了基礎。同時課題研究的極微弱信號的識別和提取、海量數據交換和處理等技術也為我國全面參加并引領未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射電望遠鏡陣列平方公里陣(ska)科學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礎。
王有剛說:“下一步我們將會繼續分析目前的觀測數據,對觀測數據分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我們要提出一些解決方案,目前國際上的射電陣列在數據分析方面也遇到了一些挑戰,因為觀測信號太微弱,前景擴出成敗直決定了最終的科研成果,我們自己也發展了好多種辦法,目前基本上是達到了解決問題的這種臨界狀態,所以我們有可能在這方面取得突破。也有可能會走在國際的前列。”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