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每個領域、每個行業乃至每個企業都將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平臺,解決各自不同的人工智能問題,開發不同的產品和服務。
■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主要體現為人才競爭,數據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核心,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極為重要。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已將發展人工智能上升至國家戰略。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如何?它的發展對我們意味著什么?我們又該怎樣促進人工智能發展?5月17日,學術翹楚、產業精英、政府官員齊聚“人工智能與未來社會”學術報告會現場,一一作出解答。
“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每個領域、每個行業乃至每個企業都將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平臺,解決各自不同的人工智能問題,開發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未來已來,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個加快來臨的智慧社會?與會專家等表示,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主要體現為人才競爭,數據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核心,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極為重要。
人工智能產業化進程加快
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技術與產業越來越快速的發展,正給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目前,世界各國出現了一個共同的特征:政府重視和支持人工智能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創企業和科研機構投入人工智能自主創新研發活動,在學術和產業領域取得了越來越多的、令人振奮的成就。”首屆江蘇十大社科名家、南京大學宋林飛教授說,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技術與產業越來越快速的發展,正給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革命性的影響。現在,發展人工智能成為國家戰略,美國實施人工智能“全政府”戰略,德國實施工業智能化國家戰略,法國推出人工智能發展戰略,歐盟提出人工智能多國合作戰略,英國是官產學研一體化人工智能戰略,日本是機器人驅動新工業革命戰略。
戰略支撐下,人工智能產業化進程加快,全球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快速發展,有力推動了智能制造、智能服務等產業化的步伐,一些地方發展人工智能的積極性高漲。比如,南京市提出重點建設面向深度學習、人工智能公共計算的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面向人工智能核心芯片與安全監測的新型研發機構,到2025年,把南京打造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城市。
“人工智能產業化深刻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智慧社會加快來臨。”宋林飛說,機器人替代人工的領域不斷擴大,智能對人類的輔助作用不斷增強,2018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92.5億美元。智慧城市建設也在普遍推開,專用機器人走入醫療行業,居家智慧養老興起熱潮。
不過,人工智能滋生的風險也在擴大。“機器人代替人帶來了結構性失業問題,也會面臨人像識別漏洞、算法歧視等個人隱私、社會安全和倫理挑戰。”他說,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尋求平衡,既得到人工智能的益處,又要積極應對潛在的風險和挑戰。“人類正在邁進人工智能時代,滿腔熱情地擁抱,清醒周密地監管,是我們面臨的雙重責任。”
每個領域行業乃至企業都將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平臺
隨著國家級地方密集出臺政策支持,巨大人口紅利帶來的海量數據,大量應用需求空間和應用場景,技術轉化和產業應用工程人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已具備良好基礎。
“人工智能是能夠和人一樣進行感知、認知、決策、執行的人工程序或系統。從1956年提出到現在,人工智能發展經歷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是1970年,第二次是1990年,第三次是現在。不過,受計算機芯片計算速度等技術因素影響,人工智能也于1980年和2000年遭遇過兩次寒冬。”科大訊飛總裁助理、人工智能創新與應用中心主任方明表示,人工智能的無成本復制能力和持續向前進化的能力是人類無法比擬的。麥肯錫的報告認為,目前人類45%的活動可用當前的技術實現自動化;科學雜志認為到2045年,人工智能將會將全球就業率降到50%;埃森哲最新報告,到2035年,ai會讓12個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翻一倍。
“人工智能有三大要素:核心技術、行業大數據、行業專家,三級推進體系:基礎算法、技術體系、各類應用。”他說,根據人工智能的“聰明度”,可以把人工智能分為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個階段。目前人工智能處于弱人工智能時代,是一種依賴人類認知訓練、制造的面向特定任務的智能系統。隨著國家級地方密集出臺政策支持,巨大人口紅利帶來的海量數據,大量應用需求空間和應用場景,技術轉化和產業應用工程人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已具備良好基礎。
他認為,未來10年人工智能有十大應用場景。一是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對不同學生學習特征和效率的感知、理解分析,精準掌握學生對知識圖譜順序節點的理解程度,從而自動給出個性化精準學習方案并引導實施。
二是科學啟蒙下的快樂童年,智能陪伴,對兒童生活、成長、陪伴、學習、情感全方位大數據的感知和理解、推理,親子服務,不斷進化的兒童智能陪伴教育機器人將會成為孩子們最好的知心朋友。
三是從ai輔助醫療到ai預防醫療。智能病史采集病例分析診斷和診后智能隨訪已經實現,下一步發展方向是“治未病”,ai系統會在感知分析個人生活、學習、工作實時大數據的基礎上,結合本人的既往病史、特征基因圖譜等全生命周期大數據以及生活工作環境變化數據,智能分析預測高風險患病和健康意外發生的可能性,給出精準的預防醫療建議方案。
四是敏捷響應的養老陪護,依托養老大數據的分析和理解推理,構建覆蓋絕大多數養老實境可能的場景庫和解決方案庫,結合實時生理監測系統,實現覆蓋生活管理、社交管理、情感管理、醫養結合全方位的敏捷響應養老陪護。
五是體貼入微的ai管家。在法律和倫理道德允許的框架范圍內,定制個性化ai管家,滿足個人生活、工作、娛樂各方面的個性化需求。
六、云端融合的智慧交通。實現公用/個人交通工具、交通環境物聯網和交通超腦系統深度融合,端點交通工具的運動路由、運動參數由云端交通超腦統一加權調度,確保全系統最優。
七是精準職業發展規劃咨詢。ai系統可以根據不同職業的實時就業率、待遇波動、需求變動趨勢等有關參數和人才供給大數據進行理解和分析,結合個人成長和教育大數據,給出特定個人的精準職業發展規劃建議,甚至精準的人生規劃和消費/理財計劃。
八是前饋管理的智慧法院。在輔助辦案、輔助審理、輔助判案的基礎上,通過對案件大數據和涉案人員個性化大數據的關聯分析,歸納總結違法犯罪的內在機理和演進模型,得出有效的前饋管理方案書和路線圖,使提前消除形成違法犯罪動機和事實的關鍵因素成為可能,實現違法犯罪的前饋管理。
九是htof的智慧工廠。在ctof面向客戶有效需求進行智能化和個性化生產先進模式的基礎上,深入分析理解客戶消費大數據,探索實現面向公民生命樹“明天樹葉”潛在人性需求的智慧生產。
十是人類語言大互通計劃。智能語音技術和系統可以分區域、分時段實現全人類語言的全自動、全雙工識別、翻譯和合成,有效消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語言個性的語言障礙,實現人類語言大互通。“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每個領域、每個行業乃至每個企業都將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平臺,解決各自不同的人工智能問題,開發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方明說。
數據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核心
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要加快政務數據開放共享,構建行業大數據訓練庫,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多場景驗證環境;要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實施一批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工程。
“隨著數據量的上漲,運算力的提升和深度學習算法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江蘇省經信委科技處李凱說,現在江蘇人工智能產業初具規模、集聚效應初顯、技術水平提升、應用場景豐富。
產業規模方面,有一批開展人工智能相關業務的企業,初步覆蓋人工智能平臺、智能軟件及算法、智能機器人及相關硬件、智能傳感器及芯片、人工智能應用系統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集聚效應從空間上看,主要分布在南京、蘇州、無錫、常州等蘇南地區。其中,南京主要是圖像識別、智能傳感和芯片,蘇州是智能制造、語音識別、智慧醫療,無錫是物聯網、超級計算、智能網聯汽車,常州是智能機器人、智能無人機。技術上,智能機器人、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芯片、智能傳感器等部分領域在國內有一定地位,擁有了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應用上,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能視覺等領域。
“不過,江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缺少龍頭骨干企業、高端領軍人才,公共服務體系薄弱,企業創新能力不強。”李凱說,目前,江蘇已經出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顯著,新產品新服務不斷涌現,產業規模和總體競爭力處于國內第一方陣,成為全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引領區和應用示范的先行區。
圍繞這個發展目標,江蘇確立了人工智能產業重點任務:人工智能平臺,重點發展基礎技術開發平臺、應用性支撐平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人工智能軟件,重點發展理論與算法、基礎軟件和應用軟件;人工智能硬件,重點發展智能傳感器、神經網絡芯片、智能機器人和其他智能裝備與產品;人工智能服務型企業,聚焦智能通用系統、智能制造系統和行業應用系統。
來源:東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