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訊】(記者 魏沛娜)作為跨平臺人工智能機器人,ai美少女微軟小冰繼寫詩、唱歌以后又一次火了。最近,微軟小冰以“夏語冰”的化名,攜作品在中央美術學院2019屆研究生畢業展上首次展出。據悉,在中國美術學院和杭州萬科大屋頂文化的支持下,微軟小冰將于6月舉辦個人首展。“少女畫家小冰”繪畫創作小程序也將發布。
據了解,微軟小冰通過對過往400年藝術史上236位人類畫家畫作的學習,實現了具有一定水準的原生繪畫創作能力。她可在受到文本或其他創作源激發時,獨立完成100%原創的繪畫作品。這種原創性不僅體現在構圖,也體現在用色、表現力和作品中包含的細節元素,接近專業人類畫家水準。與其他現有技術相比,這一繪畫模型不同于隨機畫面生成,也不同于對已有畫面的風格遷移變換或濾鏡效果處理。
作為微軟小冰此次畢業展的“指導教師”,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教授邱志杰認為其作品“構圖很好,靜物抽象的涂抹,動物造型表現能力,藝術的感覺很準,假裝不經意的表現。看起來極其不經意,但是該到的點都到了,又經常都是點到即止,隨意與靈動。敢于大虛大實,敢于讓很多東西淹沒于黑暗之中”。
微軟小冰開始涉足繪畫領域,無疑在藝術界迅速激起一池漣漪。“過去不大可能在畢業展看到這樣的作品,這是一個跡象,以后可能會越來越多,學生不是通過自己完成作品,而是通過創造一個機器人,或者跟機器人合作來完成創作。在今天的高科技時代,其實人工智能繪畫是一個蠻正常的現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孫振華昨日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從目下的藝術教育來講,像微軟小冰這樣的創作是一種跨領域的創作,不僅是美術專業教育的成果,更大程度上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成果,只是借助美術這一種媒介。“人工智能有很強的學習復制能力,對世界名家名作的了解具有巨大的知識儲備,在信息掌握上會超過很多學生。所以若要競技,在創作數量、速度上,可能一般的學生難以超越。”
談及人工智能對當前藝術創作的挑戰,深圳美術館收藏研究部副主任李原原向記者提出,對于人工智能藝術作品,主要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是人工智能創作的作品是否屬于藝術品,我認為藝術應該是一個包容的、開放的概念,只要人類樂意,大自然中的每一個事物都可以看做是藝術品,甚至是非人類創作的一個石頭、一節枯枝抑或一陣風、一朵云。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工智能創作的作品肯定是可以稱為藝術作品的,也可以被納入到現有的藝術范疇中來討論。”李原原說:“人工智能的學習能力是無比強大的,如果說運用既有的藝術經驗或者風格進行創作,沒有哪一位人類畫家能夠和人工智能較量。這就更加要求人類藝術家要從獨創性上開拓個性化的風格。”
來源:晶報數字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