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5月18日電 (記者 朱曉穎)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18日在南京表示,未來用人工智能實現“診”、以醫生實現“治”,是可行路徑。
當日,可視化智慧醫療系統——ent項目發布會暨海峽兩岸可視化智慧醫療創新峰會在南京明基醫院舉行。鐘南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作出上述回應。
鐘南山表示,十多年來,中國醫改取得巨大成就,基層社區醫療、鄉鎮醫療有明顯提高,但是還要繼續完善。現在“習慣性”到大醫院看病的民眾還是很多,基層醫療仍需加強。
目前中國“人工智能+醫療”剛剛起步,醫學影像、人工智能輔助醫療領域入局者多。涉足的企業,主要聚焦在醫學影像、服務診療,以及小眾化的醫學數據處理、藥品服務研發、醫生虛擬助理、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萍膊≈委煹确矫妗!叭斯ぶ悄?醫療”處于資金投注的“風口”。
有第三方機構統計,中國人工智能醫療市場發展迅速,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96.61億元、2017的136.5億元飆升至2018年的204億元,保持了40%以上的復合年增長率。
人工智能可能以怎樣的方式改變醫療行業?鐘南山表示,他在北京阜外醫院看過人工智能診療的相關案例,即輸入病人的身份信息、診療信息,人工智能會給出該患者患上某種疾病的概率,計算出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可能性?!斑@就大大縮短了病人獲知自身情況的過程”,他說。
當日,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左四)參會,并對記者提問作出回答,給出看法。 朱曉穎 攝
峰會期間,很多醫療領域的專家也對“人工智能+醫療”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推想科技創始人ceo陳寬從事的主要工作,是將醫學影像和人工智能相結合。在他看來,由于“人工智能+醫療”剛剛起步,正在嘗試解決一些比較容易解決的業內初級問題。例如,大量體檢篩查、疾病預防工作面廣量大,大醫生、大專家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這塊,將是一種人力浪費,但是人工智能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隨著技術發展,人工智能解決的問題會越來越多。
來源:中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