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輪產業革命,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已經到來的智能時代為我們帶來哪些機會?面對新挑戰,我們又該如何應對?5月15日,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構建人工智能時代的學習型城市”圓桌會議上,來自國內外科學界、產業界等知識精英齊聚天津,共同探討“智能+科教融合”的前行方向。
天津北方網訊: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輪產業革命,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已經到來的智能時代為我們帶來哪些機會?面對新挑戰,我們又該如何應對?5月15日,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構建人工智能時代的學習型城市”圓桌會議上,來自國內外科學界、產業界等知識精英齊聚天津,共同探討“智能+科教融合”的前行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明對天津有著很深的感情,這次來參加世界智能大會,更是讓他回憶起許多在天津科研和創業的經歷。“我是在天津工作的時候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那個時候在企業,是天津的科技環境讓我能夠放開思路,全身心的投入科技創新中。”王玉明說:“現在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雖然和以前相比科技發展的更加迅猛,但是需要的科學精神確實一脈相承的。五十年來,我一直在一個很小的專業里從事研究開發工作,但對它充滿了深深的熱愛之情,因此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但也有不少卡脖子的技術環節,需要我們埋頭苦干,攻克難關。我相信,對任何一個專業,只要具有一顆真誠的赤子之心,自強不息,就一定能夠到達彼岸。”
美國工程院院士,圖靈獎得主raj reddy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只是一個工具,正如曾經人類想像自己是不是能飛起來、隨后就發明了飛機那樣,現在想像中的時空旅行在未來都有可能會變成現實。raj reddy說:“比如我們現在有語音翻譯的技術,可以沒有障礙地進行交流,影響的不僅僅是受到高等教育的人,還有很多沒有讀寫能力的人。這個技術會讓互聯網使用的人數至少翻一番,而整個經濟的效益就可以翻幾倍。這些技術在接下來2-3年里,會給我們越來越高的生產力,也是生產力的來源,這也就是人工智能技術讓我感知到的光明的未來。”
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副主任胡清華則表示,人工智能時代,社會進步速度非常快,需要著更多智能領域的創新人才。“目前本市智能領域的民間交流活動相對較少,希望未來能多一些這些方面的交流活動,營造出更加強勁的創新交流氛圍。”
來源:北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