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江蘇新聞5月11日電 (記者 鐘升)11日,在蘇州舉行的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上,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秘書長、科大訊飛副總裁李世鵬介紹,目前科大訊飛正利用人工智能全力協助一些小語種的保護工作。他表示,人工智能或將是人類最后的方言老師。
“鄉音到耳知家近。”自古以來,方言一直是各個地區風土人情的重要載體。然而隨著信息溝通的大幅度便利,通用語言在交流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方言漸漸式微。聯合國2017年的相關報告顯示,預計到本世紀末,全球現有的約0種語言將有90%的語言可能消亡。語言,尤其是小語種的保護成為了許多地方關心的緊迫課題。
李世鵬回憶:“之前我們拜訪了云南的一個少數民族村寨。當地有一種獨特的語言,只剩下周邊幾個村寨的人會說。那里的人們非常焦心,因為一旦他們去世了,這種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語言可能就此滅絕。”
在李世鵬看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可以有效解決小語種的保護難題。他說:“一些較原始的語言使用人數稀少,甚至沒有演化出對應的文字。這類語言的保護一直困擾著人們。但對于人工智能來說,可以跳過語言和文字的轉換這一步,更加有效率地掌握那些瀕臨滅絕的語言。公司目前正在有計劃地保護國內的方言,也許未來,人工智能將會是方言最重要的守護者,也會是最后的方言教師。”
2017年,科大訊飛啟動了“方言保護計劃”,目前其旗下的人工智能已經實現了國內24種主流方言的語音辨別與輸入功能。李世鵬介紹:“以非洲為例,當地的手機普及率已超過60%,但當地部落眾多、語種繁雜,而且人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看不懂手機上的文字。所以讓人工智能學習這些小語種,開發針對各種小語種的語音輸入功能,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這也是我們未來的一個努力方向。”
來源:中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