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在西安開幕。華商報記者來到展館,帶您看看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外骨骼機器人幫助下肢殘疾人站立、行走
5月11日上午,華商報記者來到西安國際會展中心b1館,館內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館內集中展示航空電子技術及設備、衛星導航及北斗應用、航空精密制造及裝備等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產品。
一進門,就看到西咸新區展館,其中,三位機器人吸引了不少人圍觀,一位機器人手里端著宣傳冊正在行走。“她叫寶莉,可以送餐,飯店使用比較多。”現場負責講解的蘇妮說,寶莉的行走軌跡是人預先設定好的,在寶莉的背部,也可以進行各類操作。
另外一位機器人的臉部長得很漂亮,“她叫薩莉,主要用于協助公檢法單位的人員工作,可以查詢、講解、引導,她還是一個法律數據庫,還可以公開案件,可以語音服務,也可以圖文展示。”蘇妮說,目前已有薩莉應用的公檢法領域。
現場摩肩接踵,面對活靈活現的機器人,大家紛紛用手機拍攝記錄。蘇妮說,她是西安薩默爾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營銷副總監,這是公司最新研發的機器人,協助人類進行工作。
一旁,一個瘦瘦的小伙子身上安裝了一個機器人裝備,一步一步地行走,“這是外骨骼機器人,用來輔助下肢有障礙的人進行站立、行走,還可以矯正步態,可以長期站立、行走。”蘇妮說,這個外骨骼機器人定位比較平民化,目的就是幫助下肢殘疾的人。
來源:
1
800
數字化技術助力 脫貧攻堅有了“熱力分布圖”
接著,華商報記者來到中國電信展館,這里展示的都是數字化技術。其中,“陜西省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指揮調度系統”前面圍滿了人。
從該系統可以看到陜西省貧困人口分布圖、貧困村分布圖、貧困縣分布圖。在深度貧困匯總分析里,有陜西省各個市脫貧情況的數據分析,全部以柱狀圖形式展現,一目了然。
在未脫貧匯總分析里,分別對陜西省各個市用餅狀圖進行分析,其中包括教育未達標、醫療未達標、住房未達標、飲水未達標、收入未達標,每一項都顯示戶數。
而在衛星地圖上,展現著貧困情況分布熱力圖,“你看,最紅色的這一塊,就是最貧困的一個區域。”現場負責講解的丁柯說,這是他們研發的一個系統,基礎數據來源于脫貧攻堅工作,系統主要被各個扶貧單位采用,用來協助脫貧攻堅戰勝利完成。
而在隔壁中國聯通,一個無人車正在行走,車里放著各類待銷售的物品,比如飲料、礦泉水、酸奶等。場館內,一個大黃蜂、一個擎天柱,引來了大量人合影,機器人做出各種動作與現場的人互動,人氣非常旺。
寧夏枸杞、東北瑪瑙、陜北民歌......燃爆綠地筆克展館
5月11日下午,在西安綠地筆克國際會展中心,有寧夏的枸杞、東北的瑪瑙、浙江的海鮮......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以及我國各省市的特色產品,場館里人們來來往往,有的在挑選商品,有的在洽談合作。
在榆林館,載歌載舞,“人兒美,榆林美,東方紅唱得豪情飛......”動感青春的民歌舞臺吸引了大量人拍照和拍視頻,時不時傳出熱烈的掌聲。原來,這是來推介榆林的旅游項目。
此外,還有服裝、手工、酒類等,商品琳瑯滿目,有的市民帶著老人、有的市民帶著嬰兒前來參展,挑選自己喜愛的商品。
華商記者 文/任婷 圖/趙彬
來源:
來源:華商網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