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市場需求低迷,led晶粒庫存升高導致價格沖擊,繼中國大陸led晶粒業者面臨獲利下滑,臺系led晶粒廠2019年首季也難逃壓力。
臺廠晶電、光鋐已連續2個季度處于虧損,晶電單季毛損率擴大至11.28%,單季稼動率降至5成左右,隨著第2季有機會回到7成左右,營運將可望步出全年谷底。
業界指出,led價格受到大陸產能過剩影響,2018年整體產品單價跌幅達到2成以上,大量生產的標準型產品幾乎已跌無可跌,盡管市場需求持續疲弱,2019年首季的產品單價跌幅約在5%左右,但市場價格已經跌破至材料成本,供應商根本是倒貼虧錢出貨。
若跌價壓力持續不減,部分財務體質較差的led晶粒廠恐將面臨淘汰出局。
大陸led晶粒業者日前公布2019年首季財報顯示,前6大家上市晶粒廠手上累積庫存已高達人民幣67億元左右,相較于截至2018年底的65億元進一步提高。[1]
而晶電2019年首季財報雖然虧損大增,每股虧損1.03元,但存貨金額卻減少5億多元至新臺幣42.4億元,更低于2017年led晶粒缺貨的存貨水位。
晶電曾于2018年第3季底的存貨金額曾達到人民幣52.88億元,透過持續庫存去化及產能管控,截至2018年底的存貨金額已降至47億元。
此外,晶電也在2019年1月實施5天「黃金周」,若配合農歷新年假期,員工將可休假長達2周,老舊機臺也采取停產措施,由于平均稼動率僅約5成左右,大幅減緩手上庫存壓力,但產品組合不佳以及拉貨疲弱,本業虧損也擴大至12.13億元,單季營益率降至-32.33%,較上季的-23.3%衰退逾9個百分點。
晶電認為,從3月已有看到tv背光新機開始恢復拉貨,緊接著4月在中高階手機背光需求復蘇,且第2季的四元led及高效能照明等應用需求成長,由于單季接單表現回溫,整體稼動率可望回到7成左右,預期將可步出全年營運谷底。
mini led新品開發預計在下半年出貨放大,據指出,晶電集團近期已研發設計新型打件機臺,打件速度從每秒20顆將可提升至每秒100顆,透過改善打件效率及精準度提升,預備mini led新機下半年步入量產,新機臺將可望帶來降低生產成本的效益。
led廠光鋐科技也連續面臨3個季度虧損,首季季營收達新臺幣2.97億元,較2018年同期的2.7億元略升,但單季毛利率卻大幅下滑至4.09%,不復2018年同期毛利率19.06%的水平,單季每股凈損達0.35元。
至于隆達也受到傳統淡季影響,工作天數減少以及市場價格下滑等雙重沖擊下,單季毛利率降至0.9%,藉由業外收入回補,每股盈余小賺0.22元。
業界認為,大陸led業者2018年積極搶攻四元led以及紫外光led等產品,造成可見光紅外線led以及成熟型led應用價格大幅滑落,導致過去獲利穩定的四元led失去市場利基。
而藍光led經過近一年多來的庫存居高不下,2019年若無法順利去化,一旦新產品規格在下半年陸續更新,屆時舊產品庫存銷售將更為艱難,企業可能將被迫打消庫存或低價拋灑。
來源:digitimes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