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人工智能發展正在加速崛起。
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發展正在加速崛起。在近期舉辦的第二家數字中國建設上,以百度為代表的企業認為,全球正在上演“智能盛宴”,互聯網是前菜而人工智能是主菜。未來每個國家和所有企業都將融入人工智能發展浪潮,智能化的新時代將給全球帶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推動新業態的落地以及新經濟的呈現。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熱潮不斷升溫,影響力逐漸覆蓋全球。目前,以中、美、歐、日等為主的大國已經將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它們將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和資源間的爭奪視為未來百年的“國運之爭”,相互間普遍在通過對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的把握,來獲取經濟、科技以及軍事競爭的主導權。
那么,在群雄逐鹿的人工智能時代,誰能夠在未來成為全新的“霸主”呢?
首先我們看美國。眾所周知,過去美國憑借著在半導體信息產業上的領先,已經稱雄了整個互聯網時代,而如今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上,美國的戰略再度先人一步。
從國家扶持力度上來說,美國自2016年開始便陸續推出人工智能的相關政策;從企業發展上來說,美國擁有全球第一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從人才方面來看,美國保有最多的頂尖研究人才和研究成果;而從資本方面來看,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融資量甚至超過了全球的一半。
總而言之,無論是人才、資本,還是基礎理論研究、核心技術發展,美國都實力雄厚,再加上從政府到企業都對人工智能帶來的變革高度重視,我們有理由相信美國或許會延續自己的“霸主”地位。
但一切都還得看其他追趕者們的表現而定,比如中國。眼下,中國人工智能的快速追趕便讓美國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和美國是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的兩大寡頭,而相比于美國的發展,大多數人更好看中國。這是因為,雖然中國在行業起步、資本、技術、人才等方面無法與美國相比,但中國卻擁有廣闊的應用市場和數據優勢。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有13.9億手機用戶和8億互聯網用戶。在中國,使用手機支付的人是美國的50倍,外賣配送量是美國的10倍,共享單車使用量是美國的300倍。而數據規模是人工智能領域競爭優勢的最重要因素,一個擁有大量數據的優秀科學家將打敗擁有較少數據的超級科學家,這些海量數據所催生出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優勢,讓中國飽受期待。
除此之外,中國還有一個美國無法比擬的優勢那便是政府高強的執行力。只要領導一句話,擼起袖子加油干!近年來高鐵、環保等眾多產業的發展壯大,都已經印證中國舉國發展的強大。因此隨著人工智能連續三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及“智能+”被多次提及與強調,未來中國的人工智能崛起速度不可小覷。
而在中、美之下,眼下歐盟和日本也在作為第三、第四方力量迎頭趕來。
2018年4月,歐盟委員會與24個成員國,以及挪威簽署了人工智能合作聲明文件,通過合作在人工智能領域投資、教育培訓以及倫理價值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相比中美兩國來說,歐盟由于匯聚了德國、法國等兼具經濟、科技、金融實力的世界強國,它們的抱團取暖發展極有可能沖擊頭部玩家。
而日本由于擁有顯著的技術、人才、資金等優勢,本身便具備與頭部玩家競爭的實力。再加上日前,日美兩國政府在華盛頓舉行高層會晤并達成了人工智能合作協議,兩者的聯合發展也將給其他國家帶來更大的壓力和挑戰。
綜合來看,當今人工智能的全球格局依然以中美兩國爭雄為主導,美國比中國擁有更多優勢,但中國也握有關鍵性的發展要素,人工智能的崛起速度格外驚人。與此同時,歐盟和日本則采取抱團取暖的方式加入到了競爭中來,給中美兩國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和麻煩。
來源:千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