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社交平臺領英的全球人工智能(ai)人才數據顯示,我國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人才集中在上海,他們正成為人工智能領域創業的沖鋒隊員。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上海人工智能企業數量位列全球第四、中國第二,企業平均年齡4.9歲,初創企業風起云涌
位于徐匯濱江的西岸,是上海文化時尚產業的集聚地,它還有一個閃亮的標記——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會場。地標性建筑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拔地而起,小米上海總部、商湯科技、微軟亞洲研究院等一批企業云集……聚焦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成為上海發力的重點產業領域之一,而西岸正是上海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一個精彩縮影。
一流人才帶來一流原創能力
如今,小米、華為、聯想等手機品牌比拼“技能”,影像技術是必考項目,人臉解鎖、智能美顏、智能濾鏡、背景虛化、智能相冊等功能的推陳出新,背后是商湯科技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技術。
人工智能產業已進入商業化落地階段,企業的原創能力成為搶跑賽道的法寶。2017年底,商湯科技相中上海,在這里設立全球研發、智能汽車、智慧教育等相關總部,推進人工智能生態圈建設,目前上海商湯員工已超過人,其中研發人員近350人。商湯科技ceo徐立坦言,一個人工智能項目從原創設計到快速落地、快速迭代,離不開一流人才的支撐力,“上海具備優秀的產業基礎,最容易吸引國際化的人工智能人才”。
職場社交平臺領英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數據顯示,我國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人才集中在上海,他們正成為人工智能領域創業的沖鋒隊員。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上海人工智能企業數量位列全球第四、中國第二,企業平均年齡4.9歲,初創企業風起云涌。
曹學軍曾是豐田汽車智能中控領域的技術骨干,看到了城市智慧出行領域的巨大潛力,去年他進入上海本土企業哈啰出行,拉起一支人工智能團隊,通過人工智能建立自動化處理模型,攻克了共享單車運營模式整體效率低下的難題。短短一年間,這支團隊已申請多項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
年輕人才需肩負起下一個十年行業發展的重任,上海在人工智能領域有意識地建立人才梯隊。去年1月,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9月,青年ai科學家聯盟在徐匯區成立。該聯盟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表示,將把知識和資本有機結合,讓上海年輕科學家、企業家在人工智能產業中發揮頭雁作用。
一流企業激發技術創新活力
去年9月,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西岸舉行,全球目光聚焦上海,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壤上,有大量的應用場景、豐富的數據資源、前沿的理論研究以及國際化的人才隊伍。大批頂級企業以“訪客”身份到來,選擇在上海安營扎寨。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來了。去年11月,百度分別與楊浦區、寶山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楊浦人工智能特色產業集聚區、寶山智能城市示范區和人工智能產業集聚高地;阿里巴巴不僅把上海作為新零售的試驗田,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也已落戶浦東新區;騰訊的人工智能“隱形戰隊”騰訊計算機視覺研發中心則早已“潛伏”上海,前不久,其華東分公司更升級為華東總部。
國內外產業巨頭來了。亞馬遜aws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微軟上海研究院、科大訊飛(上海)人工智能及腦科學研究院相繼落戶上海。計算機視覺“四小龍”中,依圖科技本就在上海出生;商湯科技投資60億元,在滬設立全球研發總部;曠視科技與上海科技大學共建聯合實驗室……
一流企業扎堆,在技術創新上“爭奇斗艷”。以自動駕駛為例,本田l4的自動駕駛項目選擇商湯科技的解決方案,搭載其自動駕駛系統的測試車在上海臨港進行了道路測試;百度的全球首款l4級別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開進長陽創谷;環宇智行的兩臺重卡則實現了網聯編隊自動駕駛首秀……不同的技術同場競技,激發出無限活力。
一流規劃帶來一流營商環境
不久前,類腦芯片與片上智能系統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在長陽創谷發布。作為承載主體的上海新氦類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馬銳表示,平臺的人工智能芯片實驗室配備了世界先進的芯片研發系統和設備,可幫助合作團隊降低研發時間與資金成本。
發力人工智能領域,需要頂層設計,上海的“先手棋”下得很早。2017年11月,上海已出臺《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0年實現人工智能重點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成為新增長點;去年9月,扶持政策再度加碼,《關于加快推進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頒布實施,圍繞人才隊伍、數據資源、技術創新、空間生態、資本力量等五大發展要素推出22條細則。
這些細則讓從業者感覺豁然開朗。上海數據交易中心ceo湯奇峰印象最深的是數據開放。細則明確,上海將進一步深化政務、教育、醫療、旅游等重點領域數據開放,“從人工智能演進規律和企業發展需求看,數據開放將會產生實際幫助,對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者而言,這是營商環境優化的體現”。
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