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所前鎮的杭州獅峰苑實業有限公司,一套茶葉精制加工生產流水線奪人眼球,茶葉從篩選到風選,都是流水線操作。“這套全自動流水線機器是根據我們企業的需求,獨家定制的,茶葉生產也走上了‘機器換人’的路子。”企業負責人沈徐榮說。
沈徐榮,蕭山老茶人,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有了自己的茶園。1991年茶葉市場放開后,他把獅峰龍井推向了北京市場。之后一直是北京張一元、吳裕泰等老字號的茶葉供應商。
老沈不做別的茶葉,專做獅峰龍井,每年到了采茶季,就是他最忙碌的時節。往往是早上五六點鐘就到翁家山村收購茶葉,而村里的茶農早就在老沈的定點收購處排起了長隊。一看、一聞、一喝,老沈就能迅速定出價格。
毛茶收回來了,老沈還是要馬不停蹄地加工,才能連夜發往北京市場,可以趕在第二天開市的時候賣最新鮮的獅峰龍井。“明前茶,一天一個價格,所以我們一天都耽誤不起。”老沈說,由于近年來人工成本越來越高,而且會茶葉加工的老師傅也越來越少,他就一直琢磨著要弄一套全自動的流水線生產設備,讓茶葉加工慢慢脫離人工的限制。
從四五年前,沈徐榮就開始尋找相關廠家,可是沒人做過這樣的機器。去年,老沈聽說有一家企業有類似機器,趕忙把幾個技術人員請來,就這樣按照老沈的制茶步驟,環環相扣的全自動流水線定制產生了。“從茶農處收來的毛茶,水分含量還比較高,不利于保存,通過我們這套精制加工設備,基本符合中高端茶葉的上市要求了。”老沈說,這套50多萬元的設備,一天能精制加工0公斤茶葉,而人工則需要30人工作12小時才能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也不怕采茶季找不到熟練的制茶師傅了。“今年制茶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了,明年流水線上再改進一下,加幾道程序,那就更全面了。”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