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賺老百姓的錢,這家德國企業賺造車新勢力的錢。
文▍韋波
首日,人流如潮。中午就餐時和一個首次參觀的巴西記者拼桌。閑聊中這位巴西老兄對的規模表示難以置信。我告訴他,目前中國市場在售的車型就有1278種之多,整個中國市場上在售數量接近200個,所以說,就的規模而言,還真的不能真實反映中國市場的體量。
現在中國市場更像是當年美國西部的淘金熱,一窩蜂地來,一窩蜂地走,來來去去中誰賺到了錢?答案是買鐵鎬的商人……
來自德國的本特勒(benteler)公司,就想成為中國車市中的那個買鐵鎬的商人。本屆上,本特勒推出了驅動系統2.0。他們表示這是針對中國企業尤其是造車新勢力的全套解決方案,完全可以一次性解決中國企業面臨的痛點。
那么,中國企業有哪些痛點?
第一個就是產品低端化。整個2018年,全球銷量有63%來自于中國企業,企業全球5強當中,就有、和同時入圍。但是,這三家企業的產品加在一起,其利潤都比不過一個。產品低端化,利潤率低,看政策吃飯,這三點是目前中國市場的特征。產品低端化導致利潤不高,直接會影響研發投入;而沒有好的研發,產品就無法取得突破,只能繼續低端化——這是一個死循環。
第二個痛點是產能問題。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穩定性差,容易因為政策產生波動,這也是很多造車新勢力不愿意繼續擴充產能的根本原因。有些造車新勢力崇尚“輕資產”,甚至連工廠都沒有。國內企業有很強烈的產能購買需求——購買產能,就意味著可以轉嫁重資產風險。
第三個痛點是研發問題。從融資角度說,在造車新勢力當中已經可以算“地主”了。結果前段時間在一個并不理想的時間,選擇在美國上市,說白了,還是缺錢。你別看造車新勢力一輪輪的融資加起來堪稱天文數字,但是在這樣的傳統車企看來,這點錢真的就是毛毛雨。從拿地蓋廠房、建立生產線、工人培訓、產品立項前期調研、產品設計、試制、工程驗證、抓蟲,再到渠道建設、售后維護、市場開發……一兩個項目就能把錢燒完。目前,作為造車新勢力領頭羊的,也只燒出個8和6。
中國造車新勢力最大的優勢是互聯網思維,最大的問題則是缺乏造車經驗。相對于建廠房生產線以及渠道建設這些“硬核”的支出項目,研發支出是有彈性的。有經驗的話,研發支出少一點;沒經驗的話,研發支出就是個無底洞。如果能有一個辦法幫助造車新勢力在研發上少走彎路少花錢,那可是極好的!
第四個痛點就是急功近利。資本市場不允許造車新勢力慢慢喝茶養生練內功,不僅要求回報,而且還要快。以至于產品量產上市的時間,成為新勢力造車企業在融資ppt上重點強調的東西。這種急功近利并不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錯,而是一種現實的無奈。
以上四大痛點,都在本特勒的“技術射程”之內。所謂的驅動系統2.0版本,在我看來,就是一套完整的平臺系統。那么,這套系統如何來解決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痛點問題?
本特勒驅動系統2.0其實是一種模塊化的開發平臺系統,包括了經過測試和驗證的集成碰撞管理系統和調校軸系統,所有接口均采用最優設計,擁有電氣化以及完整的電子元件熱管理解決方案;支持直流快充、直流慢充、交流慢充和無線感應充電,有二輪驅動(前驅或后驅)和兩種模式;電池系統采用了最節省空間并可以保證能量密度的方形電池單元結構,而且可根據需求進行容量擴展;平臺整體重量經過優化,可以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靈活調整,并能針對細分市場進行車型擴展。
本特勒驅動系統2.0最大的優勢就是“具備量產條件”、“即刻適用”,這簡直就是針對造車新勢力的“急功近利”需求量身定制的。換句話說,一家造車新勢力今天下單,一個月之內本特勒就能幫其實現量產,驚喜不驚喜?開心不開心?
此外,這套系統可以覆蓋很多種不同細分市場的——電動、電動、電動、電動轎車……大小、電池容量還有驅動模式都可以任意選擇。一句話,從集成碰撞再到三電系統,甚至是動態,本特勒都已經幫你做完全套工程驗證了,你只要設計個以及品牌logo就ok了。在研發這一塊你就算沒有造車經驗也完全不用擔心了,本特勒全部幫你搞定了。
本特勒代勞研發之后,接下來該開始頭疼產能的事情了。沒關系,本特勒也想到了。在本特勒的官方資料中,還能看到以下表述:
“本特勒可以提供從概念到開始量產的整個系統工程和項目管理……提供工業化支持和供應商管理……通過合同制造或內部生產許可證為客戶提供服務,制造旨在讓生產更具成本效益……(本特勒驅動系統2.0)既可作為完整的解決訂購方案,又能作為單獨的訂購模塊。”
這段話相當相當重要!通俗點說就是本特勒明確表示自己就是行業中的“富士康”,向客戶提供從項目管理、研發再到產能的一條龍服務。從互聯網思維出發,未來造和造手機并無本質上的區別,只要造車新勢力能找對自己的“富士康”就可以了。
對于自有工廠的企業來說,如果認為未來的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大可不必著急擴充產能,不妨向本特勒訂購產能代工生產,從而規避市場風險。當然了,如果某個造車新勢力不需要這樣的全套服務的話,那你可以單獨購買本特勒驅動系統2.0的模塊技術,甚至單獨購買本特勒的生產線。一句話,在新能源車領域,未來只要有錢,不管是什么阿貓阿狗都可以造車了。
由于本特勒在研發和生產上提供了低成本的高質量保障,所以和本特勒合作的造車新勢力開始有余力來拔高自己的產品品質,中國市場也將很快摘掉“低端化”的帽子。
造車新勢力賺老百姓的錢,本特勒賺造車新勢力的錢,有需求就會有服務。未來的核心技術,是可以花錢買的,反正現在老百姓買車更多地是關心車好不好看,僅此而已。
來源:易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