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被普遍認為是我國電化學儲能市場開啟的元年。據統計,2018年我國電化學儲能新增投運規模0.6gw,同比增長414%。截至2018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1033.7兆瓦,首次突破了gw的水平。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表示,儲能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適應能源清潔轉型和促進大規模新能源消納的關鍵支撐技術,將在未來能源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
劉彥龍指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儲能產業的經濟效益日漸顯現,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的應用重要性日益凸顯。
一批上市公司作為行業龍頭參加此次論壇,如南都電源、科華恒盛、科陸電子、億緯鋰能、猛獅科技等。
記者采訪了解到,這些公司集體瞄準了一個市場——電網側儲能,參會的國網和南網各?。ǚ郑┕径际瞧錆撛诘拇罂蛻?。
電網側儲能應用的大幕已經拉開。據查詢,今年年初,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同時發布了《關于促進電化學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引導儲能應用與能源轉型、電網改革的協同發展。
“將儲能發展提高到了新的戰略高度,這就是巨大的商業機會。”有參會的企業人士介紹,“儲能產業在國內是剛剛啟動,但少數公司已布局多年,有的是在海外做項目,有的是和電網公司合作聯合建設示范項目,完成率先卡位?!?/p>
“我們今年主要目標就是電網側市場,賣設備或者是bot(建設-經營-轉讓)?!蹦隙茧娫纯偣こ處焻琴t章介紹,公司此前已經參與建設了河南電網100兆瓦電池儲能等多個示范工程,今年將在河南、湖南、江蘇、浙江等電網側市場持續發力。
“科華31年來一直專注電力電子技術研發,通過在能源轉換方面的技術積累,我們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儲能一體化解決方案。”科華恒盛副總裁林儀向上證報記者介紹,電網側市場是公司儲能業務的主攻方向。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用戶側市場也有望進一步擴張。3月初,高效儲能設施入選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3月底,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宣布,針對在園區備案實施、且已并網投運的儲能項目,自項目投運后按發電量(放電量)補貼3年,每千瓦時補貼業主單位0.3元,成為我國首個針對推動儲能產業發展的地方性補貼政策。
“能源轉型需要儲能行業支撐。”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俊峰介紹,清潔化、低碳化是能源革命的正確方向,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不僅要有決心和信心,還要有鍥而不舍的信心,久久為功,堅持數年必有好處。
來源:上海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