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鋰電形成優勢互補燃料電池汽車率先起量。相比于鋰電池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在續航、載重、長途運輸、能源快速補給方面擁有較大優勢,有望成為長途交通運輸市場中的核心運輸工具。
國家補貼支持政策加碼氫燃料電池國產化進程加速。鋰電池汽車已經進入后補貼時代,而燃料電池補貼強度依然較大,根據2019年補貼政策,過渡期內乘用車、輕型商用車和大中型商用車補貼上限分別為16、24、40萬元/輛,過渡期后地補全面轉向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且氫能源發展于2019年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按照《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中國燃料電池車輛要達到1萬輛、加氫站數量達到100座,行業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行業增長空間巨大。
基礎設施先行氫氣產儲運有望率先實現成本優化。1)影響我國氫氣售價的最主要因素是氫氣儲運環節,短途運輸主要用氣氫拖車,長途則采用液氫罐車方式,可以保證單位輸氫成本在10~15元/噸公里;2)我國氯堿副產氫氣成本低廉、氫氣純度較高,目前產能可供應約19萬輛氫電池汽車運行,且風光等走入平價時代,有望提供大量低價電力用于電解水制氫;3)加氫站等基礎設施補貼優厚,補貼占成本比重至少為19%,氫燃料電池汽車補貼占成本比重約17%,且部分地區在加氫銷售環節依然給予補貼,19年緩沖期結束后地補全面轉向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從補貼成本占比來看,加氫環節更具有吸引力;4)借鑒鋰電池汽車發展歷史,車樁比呈現u型變化,發展初期車樁比快速下降以滿足充電要求,我們認為氫燃料電池產業也將以此進程發展,產業發展初期,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增速將快于終端汽車以及中游動力系統。
產業并購整合加快電池系統各環節逐個擊破。我國氫能源產業發展速度與國際水平還有較大距離,看好與國際領先企業積極交流、采用戰略合作協議或者持股的方式與國際龍頭企業深度綁定的企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兩者在國際化合作中將形成優勢互補,促進我國氫能源產業發展。
投資建議: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處于產業發展初期,題材炒作疊加政策催化帶來出現,最先看到的將是下游產品的出現,短期看加氫站等基礎設施配套的快速崛起;之后帶動中上游材料環節技術進步,中期看技術突破實現國產化大批量供應;最后是成本不斷優化實現經濟性,長期終極目標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平價化。看好研發實力優秀、主業經營穩定、資金雄厚的優質公司在長期勝出:1)氫氣產儲運加環節補貼相對有吸引力,且其成本有望率先實現突破,推薦關注金靈通(2018年10月在江蘇如皋經開區投資4.5億進行2000萬立方的生物質制氫、加氫站、空壓機等項目建設);2)中游國產化進程加速將獲取超額收益,推薦關注()(制氫-膜電極-電堆-燃料電池系統-整車運營全產業鏈布局);3)與國際龍頭深度合作的國內企業有望實現技術彎道超車,推薦關注(電堆龍頭巴拉德第一大股東)。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