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邏輯: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增長是大勢所趨,公司處于空間巨大的優質賽道,未來機器人行業國產自主可控是最大看點。作為后來者積極趕超,公司業績增速超出同行,技術水平進入領先梯隊。從估值看,公司處于相對低位,具有安全邊際。
說到機器人,我們往往腦補出的是像施瓦辛格這種,或者斯嘉麗這種科技感爆棚又帥氣的未來機器人……但是實際上,真正的工業機器人并沒有這種顏值,甚至連“人”形都不具備,比如下面這種:
可能所謂機器人就是個機械手臂,但是它足夠完成我們期待它完全的任務,足以稱得上“機器人”了。今天我們介紹的,就是在機器人領域的一匹黑馬——()。
一、明確定位工業自動化
2007年,公司創始人吳豐禮以50萬元的啟動資金創立拓斯達。
其實最早,公司并不是做機器人起家的,但是自動化一直是公司的發展方向。在公司成立之初,瞄準的是自動化塑膠周邊設備領域。隨著2014年“機器換人”口號的流行,公司借助資本的助力,以及東莞市政府對智能化自動化的多項政策扶持,抓住時機,進行了變革與轉型,在機械手及自動化應用系統上發力,并且推出了打磨機器人。
官網明確表示,公司堅持“讓工業制造更美好”的品牌主張,核心產品包括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如下圖展示),以控制系統及mes為代表的工業物聯網軟件,為客戶提供基于工業機器人的智能生產環境整體解決方案,打造健康的智能制造生態圈。
到今天,機器人板塊已經成為公司的第一核心業務。根據2017年年報數據,公司的業務中,機器人已經占比57%,成為第一大業務,傳統的注塑機等只占27%。如下圖,分業務看的話,公司增長彈性主要就是機器人業務提供的。
而機器人領域,毫無疑問是個好賽道。
二、智能制造起航,機器人空間巨大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制造業取得長足進步,許多方面已經迎頭趕上,全球居前。但是也存在大而不強等問題,未來通過智能制造實現從低端向高端的轉型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們在全球競爭中爭取主動的必由之路。
關于工業機器人,不用多說,在這擺幾個詞:“智能制造”“工業4.0”“中國制造2025”“自主可控”“國產替代”……沒有一個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熱點詞。政策上的利好也是接連不斷,隨手一抓就有許多相關政策,我們就舉幾個近期的例子。
工業機器人,正是智能制造的一個重要子領域;甚至可以說,工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的基礎設施。工業機器人通常是指面向制造業的多關節機械手臂,或其他擁有多自由度的機械裝置,主要用于代替人工從事柔性生產環節。
不論是從人力成本上升的角度還是從機器人能適應更極端環境、長時間工作的角度看,“機器換人”是確定性的趨勢。
自2013年以來,中國就已成為工業機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場,銷量遠超過其他國家,2010~2017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銷量復合增速高達37%。
雖然市場巨大,但我國市場卻一直被外國產品占據。從價值份額來看,“四大家族”日本發那科、安川、庫卡和瑞典abb占據工業機器人市場價值份額合計近60%,其他外資合資品牌瓜分了約35%的份額,國內自主品牌機器人只占據不到10%的份額。
而從銷售臺數份額來看,國產自主品牌在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比其實有30%左右。銷售額和銷售臺數兩個數據一對比,說明兩點問題:國產機器人市占率低、單價低。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這兩個問題有望得到改善,即未來行業的兩大看點是:1)市占率提升,進口替代空間巨大;2)產品從低端向高端發展,單價提升空間大。
三、拓斯達:機器人標的中增長最快
1、逐漸趕超,技術國內領先
在自動化領域,拓斯達入行并不早,應該算是后來的“小弟”,但是經過幾年的迅速發展,公司已經可以躋身國內龍頭之列。
目前,公司在全國已覆蓋了二十多個省份,有30多個辦事處,0余家已服務客戶,已與美的、海爾、()、()、格蘭仕、格力、捷普綠點、tcl、伯恩光學等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從技術上看,公司掌握自主的關鍵控制技術,具體包括運動規劃、直線圓弧插補算法、pid控制算法、電機控制技術、驅動器控制技術、分布式io控制技術、遠程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機器人動力學等,其中部分技術已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公司也是第一批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的企業之一。
這從公司的研發投入上也能有所表現。雖然金額的規模仍不大,但是公司研發投入隨著營業收入的提升而提升,占比穩定在5%左右。
2、布局全產業鏈,下游市場打開
2017年11月,公司入股武漢久同智能,掌握核心伺服驅動技術;2018年4月,公司完成對野田智能的全資收購,新增汽車飾件自動化焊接設備業務。
通過不斷地內生外延發展,公司在工業機器人全產業鏈上積極布局,已實現控制器技術的自主可控,核心零部件除減速器外皆有涉及。
從產品看,2017年公司的工業機器人可以實現焊接、切割、磨拋等18大類智能應用,在金屬、玻璃陶瓷、包裝物流智能倉庫、汽車新能源、涂裝等行業擁有成熟的自動化改造方案。更重要的是,公司產品不僅局限于目前所涉及的行業,未來或將涉足新能源、太陽能等領域,下游應用空間將更加巨大。
目前,公司已實現對工業機器人進行個性化定制,針對不同行業的不同加工工藝和使用環境,設計并實現工業機器人的差異化控制功能。
3、增速最快的機器人標的
如果說上面的優勢比較抽象,我們來看下具體數據。大a股中,比較純正的機器人股票并不多,如果對幾大公司做個橫向對比,拓斯達的毛利率、凈利率表現是可圈可點的。
從下圖的業績增速數據看,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拓斯達的營收和凈利增速均為可比公司中最快的。
根據公司最新公告,2018年歸母凈利潤為1.66億元-1.85億元,同比增速為20.27%-34.04%。2019年一季度公司盈利3萬元–4萬元,同比增速為6.86%-33.58%。
從pe估值角度看,拓斯達估值處于歷史估值的中下水平,與可比公司比較赤看,也處于相對較低水平。
技術分析:
1、該股二次探底后緩步攀升,成交量量放大明顯,近期股價遇到強阻力(45元),陷入調整、止步不前。
2、從短期的結構來看,股價調整幅度并不大,且明顯,主力資金并未明顯拋售,走勢仍然健康。隨著60日均線的逐步上行,對股價的中期走勢的支撐會愈加明顯,穩健交易者可待股價突破45元頸線壓力位后制定交易策略,短期重要支撐位37元。
來源:同花順財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