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記者 張韜遠
在格蘭仕工廠的微波爐內腔生產車間里,33臺機器人組成的生產線上,一臺臺機器人揮動機械臂,先后接力,8秒鐘后,一個格蘭仕微波爐腔體就生產出來了。這條自動化焊接生產線,正是由順德本土的機器人生產商佛山隆深機器人有限公司打造。在佛山順德,隆深僅僅是本土成長發展起來的機器人生產企業之一。
伴隨著傳統制造業積極推進“機器換人”,佛山順德的機器人產業正在崛起,越來越多的“順德造”機器人出現在全國各地生產車間當中。
細分領域技術在全國領先
早在2008年,霍錦添便帶領公司從傳統的不銹鋼加工領域轉型到機器人研發,成立佛山利迅達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如今這家順企已是國內拋光打磨機器人領域的“領頭羊”。“工人在對金屬制品進行拋光打磨時容易吸入大量煙塵,這種職業病很難治好,就想看看能不能用機器把他們替換出來。”佛山市利迅達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霍錦添說。
如今,利迅達的拋光打磨機器人不斷優化,已成為拋光打磨領域的“能手”。
與多數機器人企業生產研發代替人手勞動的機器人不同,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專注于“機器腳”的研發生產。如今,嘉騰在國內agv搬運機器人領域擁有強大的競爭力,研發的攜帶視覺識別系統agv機器人能夠自動地看路、找路,為企業的搬運、碼垛等工作提供了不少方便,而且最高能托起40噸的貨物。
如今,順德機器人企業從不同細分領域進入機器人產業,推出的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全國各大生產企業的制造車間當中。
從單體機器人到智慧工廠
在單體機器人集成制造的技術不斷成熟之后,順德本土的機器人公司開始往機器人協作的智慧工廠發力。
在佛山隆深機器人有限公司總部的大廳里,一臺由十幾個液晶屏組成的“智能工廠集成管控平臺”正在運行。通過管控平臺的大看板,機器人運行的情況、生產線生產的不良率、生產進度倉儲物流等信息全部一目了然。“過去我們都是針對噴涂、拋光、外殼組裝等單一的生產環節進行研發,現在我們將這些環節都給串聯起來建設全鏈條的‘無人工廠’。”佛山隆深機器人有限公司綜合部部長陳新說。
目前,格蘭仕、無錫小天鵝、山東力諾瑞特等不少大型的制造企業正在積極地與隆深合作,完成智能工廠的打造,而這也成為順德本土機器人企業的一個全新趨勢。
打造機器人領域全產業鏈
與其他國產機器人企業以集成為主不同,順德本土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在對機器人底層技術的研究上投入了更大精力,積極開展建筑機器人、物業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的研發生產。
“建筑機器人與工業機器人相比更加復雜,工作的環境更復雜,不光要手腳并用,面對的環境也更加復雜,所以控制器的技術和普通的機器人還有所不同。”博智林公司智能技術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梁衍學說,通過對建筑過程進行分解,該企業已經選擇20多個環節開展機器人的研究,其中不少能干專業活的“建筑機器人”已經基本成型,混凝土澆筑、鋪地磚墻紙、墻體粉刷、鋼筋捆扎等建筑機器人將在6月進入工地試用。
博智林所在的機器人谷,由碧桂園計劃投入至少800億元,并提出將引進1萬名全球頂級機器人專家,打造機器人科研、實驗、生產、文化、生活、教育全產業鏈高地。機器人谷還計劃建設機器人大學園區,目前已經與清華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西湖大學等18所大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并與東北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分別建設研究生產學研創新基地和聯合研究院。
去年3月,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產業基地也在順德動工建設。這一新生產基地將生產6軸機器人、平面關節機器人、并聯機器人等機器人本體,并開展行業機器人集成運用系統的研發和制造,預計到2024年,該基地機器人產能達到每年7.5萬臺。
2017年成立的佛山機器人學院,其核心功能則是致力于機器人產業相關人員的培訓教育,向制造企業輸送,以滿足制造企業生產線逐步完成自動化改造對操作人員和維護人員的需求。
來源:網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