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四川綿陽機場凈空辦在例行巡查中發現空中有一架無人機飛行姿態、航跡很不正常,最后竟然還撞在某校區的金屬圍擋上。巡查員對放飛無人機的男子進行了詢問,發現其既沒有無人機駕駛證,也未向綿陽機場和空管部門申報,遂立即報警。最后,公安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決定給予違法男子行政拘留5日處罰。
依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4-機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民用機場飛行區技術標準》等有關凈空管理的規定,機場凈空保護區為每一條跑道兩側各6公里、兩端各15公里范圍。為了確保飛行安全,機場凈空保護區內是嚴禁擅自施放無人機、鴿子、滑翔傘、航空模型等影響飛行安全的鳥類和其他物體的。而近年來,“黑飛”無人機已經極大地影響了民航機場的安全。3月22日,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因有人稱看到無人機,空中交通被迫暫停了30分鐘。2018年圣誕節前,英國倫敦蓋特威克機場出現無人機干擾后,被迫關閉30多個小時,經濟損失超過0萬英鎊,影響了10萬多名旅客出行。
無人機因為具有成本較低、使用方便、用途廣泛等特點,早已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單一功能航拍,而是在軍事偵察、快件運輸、國土測繪、農業植保、警用安防、應急救援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近日,中國民用航空西北地區管理局印發了《西北地區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物流配送經營活動管理辦法(試行)》,為物流無人機在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等西北四省區的運營奠定了基礎。想必經過試運營,物流無人機的全國運營指日可待。
目前,作為新生事物,無人機的發展非常迅速,相關立法工作也在加快探索,全國首個無人機管理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將于5月1日正式實施。3月28日,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浙江省無人駕駛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規定》。《規定》明確禁止任何單位、個人利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施非法投擲物品、攜帶及運輸違禁品、擾亂公共正常秩序、偷窺與偷拍個人隱私等行為。同時,明確要求無人機不得在禁飛時間和禁飛區域內起降、飛行。如確實因執行應急救援等重要任務需要在禁飛時間和禁飛區域內起降、飛行,必須事先報請公安機關同意。此外,《規定》也加大了對違反單位和個人的處罰力度:在由公安機關責令其改正的基礎上,對單位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1000元以上0元以下罰款。筆者認為,《規定》的出臺不但為其他省區市無人機管理立法提供了借鑒,而且必將為全國性的立法奠定基礎。
來源:中國民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