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公司公布2018年年報,共實現營收11.98億元,同比+56.73%;實現歸母凈利1.72億元,同比+24.49%;扣非歸母凈利1.56億元,同比+23.32%。每10股派息3.00元(含稅)。 事件2:公司公布2019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實現歸母凈利3萬元到4萬元,同比+6.86%到33.58%,歸母凈利增幅同比有所放緩,主要是政府補助減少所致。扣除政府補助影響,2019q1的凈利潤同比增幅為45%-83%。
投資要點
機器人業務占比持續提升,經營性現金流大幅改善 分產品看,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系統業務實現收入7.05億元,占總營收的58.88%,同比+62.06%,機器人相關業務營收占比持續上升;注塑機配套設備及自動供料系統業務實現收入2.29億元,占總營收的19.13%,同比+9.44%;智能能源及環境管理系統業務實現收入2.36億元, 占總營收的19.66%,同比+134.13%。工業機器人未來在制造業的滲透率將持續提升,有望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1.15億元,同比+1482.94%,主要原因是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長所致。
綜合毛利率小幅回落,高研發投入打造“研發為王”戰略 公司2018年毛利率36.11%,同比-0.67pct。其中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系統毛利率40.42%,同比+1.18%,毛利率有所提升,主要原因是工業機器人技術水平提升及公司議價能力提升;注塑機配套設備及自動供料系統毛利率41.52%,同比-3.82pct;智能能源及環境管理系統毛利率15.60%,同比-5.60pct。 公司研發投入持續提升。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研發投入分別為0.20億、0.43億、0.68億,2018年研發投入占比5.67%。 2018年期間費用率合計20.3%,同比+1.01pct,其中銷售、管理、財務費用率分別為10.09%/9.83%/0.38%/,同比-0.83pct/+1.1pct/+0.74pct,期間費用率小幅增長,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費用增幅過大以及利息費用大幅增加所致。
工業機器人需求長期空間廣闊,公司未來將受益于機器換人浪潮 根據ifr數據,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為97臺/萬人,在《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規劃到2020年實現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50臺/萬人以上,機器人滲透率將不斷提升。拓斯達掌握了工業機器人核心控制技術及視覺算法,以“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自動化設備”雙輪驅動,客戶數超過0家,強勁的研發實力+對行業的深度理解+廣泛的客戶群體,公司未來將將會持續受益于機器換人浪潮。
一季報業績超市場預期,受益于一般工業的復蘇 工業機器人的銷量與制造業投資密切相關。2019年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已減輕,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有利于下游企業擴大產能增加資本開支。貨幣政策持續寬松環境也將推動制造業投資復蘇。2019年一季度的人民幣新增貸款、社融規模均超預期。從貸款結構看,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5%,也扭轉了近半年來負增長的趨勢。拓斯達的前五大客戶的占比很低,2018年為33%,下游包括3c,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廣泛的應用,也就是說對整個宏觀經濟和制造業景氣度的敏感性較高,我們預計公司2019年訂單和收入有望繼續增長。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預計公司2019/2021/2021年凈利潤分別為2.4/3.1/4.1億元,對應pe分別為23、18、14倍,我們給予2019年30倍pe,目標價格55元,維持“增持”評級。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