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勝任偵察員和突擊手等不同角色
“多面手”戲份增加
“女武神”到底能勝任哪些角色呢?
現階段,無人機已經成為戰場偵察的主力軍。與“全球鷹”這類單平臺無人機系統相比,多架“女武神”與戰斗機協同配合,能更好地發揮其偵察探測能力,在空戰中當好戰斗機的“眼睛”和“耳朵”。
由于體積小、載荷輕,“女武神”不適合裝備較重且發射功率較大的有源雷達,而適合搭載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的無源探測設備。實施偵察時,戰斗機的相控陣雷達作為照射源,“女武神”前出將接收的雷達回波數據進行預處理后傳回戰斗機。這樣,電波的傳輸損耗明顯減少,系統的覆蓋范圍得到有效擴展。
當敵方擁有具備隱身能力的五代戰機時,多架“女武神”可利用無源探測依然可以提前發現其蹤跡,為身后的戰斗機指示目標。就算真遇到難纏的對手,“女武神”被擊落,身后的戰斗機也能據此預判危險,做到全身而退。
比起做“眼睛”和“耳朵”,“女武神”做起“拳頭”來也有模有樣。當前,地面防空武器系統發展迅速,戰斗機想在s-400、“愛國者”等防空系統上空“穿越火線”,很有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若采用戰斗機/無人機協同執行任務,由“女武神”深入防區打擊目標,戰斗機在火力打擊范圍外擔任作戰控制、電子壓制與空中掩護等任務,戰斗機的安全就能得到一定保證。如果一擊未中,還可由另一位“女武神”完成“補刀”。
除擔負偵察和打擊任務,“女武神”還有望扮演更多角色。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無人機在空中加油、通信中繼、運輸等領域大展拳腳,如m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就已經進入研發測試階段,在“全球鷹”基礎上“魔改”而來的eq-4b“戰場空中通信節點”已經執行了上千次作戰任務。在這些成功范例的“啟發”下,“女武神”及其后續的升級改進款很有可能博采眾長,形成更加多元、立體的“忠誠僚機”隊伍。
系統作戰優勢或將改寫空戰規則
“人機協同”未來可期
在電影《絕密飛行》中,人工智能無人機“艾迪”擁有完全自主的空戰能力,依靠影片中的出色表現圈粉無數。當前,以“女武神”為代表的“忠誠僚機”由于智能化程度不高,還無法實現完全自主作戰。不過,“忠誠僚機”通過和戰斗機組成空戰系統,采取有利的戰術配置和作戰協同來抗擊敵人,這種嘗試與創新,或將改寫當下的空戰規則,開啟一種高效可行的空戰新樣式。
美國空軍曾經提出過“人機協同”空戰系統。這一系統中,無人機部署在戰斗機前方約100公里處打頭陣。戰斗機則在飛往作戰區域的途中保持無線電靜默,僅接收由無人機、高空偵察機、偵察衛星發送的作戰信息數據。到達攻擊位置后,戰斗機雷達開機,照射目標,指揮前方的無人機發射導彈,展開攻擊。
這一系統的優勢顯而易見:無人機在前排沖鋒,承擔了被擊落的風險;戰斗機隱蔽接敵,提高了攻擊的突然性;由于戰斗機和無人機處在不同位置,機載雷達照射方向和導彈飛行路線不重疊,導彈的威脅更大、更難防;戰斗機的雷達負責導彈制導,無人機可以真正做到“發射后不管”,因而能有效提升打擊效率和生存能力。
新的作戰樣式總能引起軍工巨頭們的興趣,除“女武神”之外,洛馬公司和波音公司也相繼蹭起“忠誠僚機”的“熱度”。自從“忠誠僚機”概念提出后,洛馬公司就積極跟進,先后完成了“海弗-空襲者i”和“海弗-空襲者ii”的試飛。前不久,波音公司也在一次航展上展示了他們的“忠誠僚機”——“空中力量組合系統”。據稱,這架無人機除能完成偵察和監視任務外,還能承擔電子對抗任務。
然而,對“忠誠僚機”的登場,依然應該保持客觀和冷靜。從目前來看,“忠誠僚機”剛剛首飛成功,今后能否適應復雜的戰場環境,更好地融入現有作戰體系,還需要經過實戰檢驗才能下結論。不過,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5g移動通信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運用,以及各國軍工企業對類似戰斗無人機研發的關注與追隨,擁有獨立自主分析、判斷、決策能力的無人機也許不久就會伴飛在各國空軍戰機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忠誠僚機”。
2
責任編輯:王俊
能勝任偵察員和突擊手等不同角色
“多面手”戲份增加
“女武神”到底能勝任哪些角色呢?
現階段,無人機已經成為戰場偵察的主力軍。與“全球鷹”這類單平臺無人機系統相比,多架“女武神”與戰斗機協同配合,能更好地發揮其偵察探測能力,在空戰中當好戰斗機的“眼睛”和“耳朵”。
由于體積小、載荷輕,“女武神”不適合裝備較重且發射功率較大的有源雷達,而適合搭載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的無源探測設備。實施偵察時,戰斗機的相控陣雷達作為照射源,“女武神”前出將接收的雷達回波數據進行預處理后傳回戰斗機。這樣,電波的傳輸損耗明顯減少,系統的覆蓋范圍得到有效擴展。
當敵方擁有具備隱身能力的五代戰機時,多架“女武神”可利用無源探測依然可以提前發現其蹤跡,為身后的戰斗機指示目標。就算真遇到難纏的對手,“女武神”被擊落,身后的戰斗機也能據此預判危險,做到全身而退。
比起做“眼睛”和“耳朵”,“女武神”做起“拳頭”來也有模有樣。當前,地面防空武器系統發展迅速,戰斗機想在s-400、“愛國者”等防空系統上空“穿越火線”,很有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若采用戰斗機/無人機協同執行任務,由“女武神”深入防區打擊目標,戰斗機在火力打擊范圍外擔任作戰控制、電子壓制與空中掩護等任務,戰斗機的安全就能得到一定保證。如果一擊未中,還可由另一位“女武神”完成“補刀”。
除擔負偵察和打擊任務,“女武神”還有望扮演更多角色。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無人機在空中加油、通信中繼、運輸等領域大展拳腳,如m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就已經進入研發測試階段,在“全球鷹”基礎上“魔改”而來的eq-4b“戰場空中通信節點”已經執行了上千次作戰任務。在這些成功范例的“啟發”下,“女武神”及其后續的升級改進款很有可能博采眾長,形成更加多元、立體的“忠誠僚機”隊伍。
系統作戰優勢或將改寫空戰規則
“人機協同”未來可期
在電影《絕密飛行》中,人工智能無人機“艾迪”擁有完全自主的空戰能力,依靠影片中的出色表現圈粉無數。當前,以“女武神”為代表的“忠誠僚機”由于智能化程度不高,還無法實現完全自主作戰。不過,“忠誠僚機”通過和戰斗機組成空戰系統,采取有利的戰術配置和作戰協同來抗擊敵人,這種嘗試與創新,或將改寫當下的空戰規則,開啟一種高效可行的空戰新樣式。
美國空軍曾經提出過“人機協同”空戰系統。這一系統中,無人機部署在戰斗機前方約100公里處打頭陣。戰斗機則在飛往作戰區域的途中保持無線電靜默,僅接收由無人機、高空偵察機、偵察衛星發送的作戰信息數據。到達攻擊位置后,戰斗機雷達開機,照射目標,指揮前方的無人機發射導彈,展開攻擊。
這一系統的優勢顯而易見:無人機在前排沖鋒,承擔了被擊落的風險;戰斗機隱蔽接敵,提高了攻擊的突然性;由于戰斗機和無人機處在不同位置,機載雷達照射方向和導彈飛行路線不重疊,導彈的威脅更大、更難防;戰斗機的雷達負責導彈制導,無人機可以真正做到“發射后不管”,因而能有效提升打擊效率和生存能力。
新的作戰樣式總能引起軍工巨頭們的興趣,除“女武神”之外,洛馬公司和波音公司也相繼蹭起“忠誠僚機”的“熱度”。自從“忠誠僚機”概念提出后,洛馬公司就積極跟進,先后完成了“海弗-空襲者i”和“海弗-空襲者ii”的試飛。前不久,波音公司也在一次航展上展示了他們的“忠誠僚機”——“空中力量組合系統”。據稱,這架無人機除能完成偵察和監視任務外,還能承擔電子對抗任務。
然而,對“忠誠僚機”的登場,依然應該保持客觀和冷靜。從目前來看,“忠誠僚機”剛剛首飛成功,今后能否適應復雜的戰場環境,更好地融入現有作戰體系,還需要經過實戰檢驗才能下結論。不過,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5g移動通信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運用,以及各國軍工企業對類似戰斗無人機研發的關注與追隨,擁有獨立自主分析、判斷、決策能力的無人機也許不久就會伴飛在各國空軍戰機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忠誠僚機”。
2
來源:中國軍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